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层次
(八)着力提升特色产业层次。一是按照产业集中、产品延伸、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链向下延伸,鼓励生产制造企业从单纯的加工环节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环节延伸,培育新型产业,形成一批新的主导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抓好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新能源产业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动力锂电池等项目;新材料产业要重点发展铜箔、铝箔、轻金属合金材料等项目;装备制造业要提升改造传统数控机床、环卫设备、石油机械等行业;高原特色动植物精深加工产业要大力发展中藏药、生物制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民族特色产业要推进藏毯、民族服饰等扩大产业规模。三是不断完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为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三县工业园区,发展协作配套的特色中小企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九)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和支持企业把技术改造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依托骨干企业,突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自主创新,集中力量研发和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培育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拳头产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企业上市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多渠道引进资本和项目,实施资产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市城投公司)
(十)全力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抓紧技术改造和扩能升级,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市发改委、市经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四、突出旅游业龙头作用,推进服务业再上新水平
(十一)着力提升旅游业档次。继续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目标,打造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加强重点景区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塔尔寺、丹噶尔古城等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商务旅游和乡村旅游,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全力抓好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建成昆仑玉加工园区和珠宝玉石一条街,加快青海虫草国际交易中心建设,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动旅游企业联合重组,集中打造1?2家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发会展资源,吸引全国各地、各行业来西宁举办会议,形成会议经济辐射带动效应。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以上。(市旅游局、市文广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