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粮食主产区推广机耕、机收、烘干、稻草还田、化肥深施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落实好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的政策,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机装备水平。要抓好脐橙、油菜、苎麻、果蔬冷藏保鲜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扩大实施面积,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认真组织好“赣机北上”和“引机入赣”工作,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推行区域站或专业站的试点。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大力实施“农技推广员”职业技能鉴定,逐步推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把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继续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
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转岗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2004年全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要达到100万人,参加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人数超过2万人。农民工接受引导性培训人数要超过30万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通过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工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进一步推进“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实施以种子、农药、化肥、农机为重点的农资打假护农行动,进一步整顿农资市场,做好毒鼠强专项整治的后续工作。加强农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控及残留检测,重点是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污染、水产品氯霉素超标等,强化投入品监管,杜绝禁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控制高毒农药和抗菌素的使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
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制修订力度,完成辣椒等34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签制度,认真抓好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继续加大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质检中心的建设力度。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规范认证程序,统一认证标志,扩大认证范围,强化产地认定与农产品认证的有机衔接,创建一批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