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在全省选择20个主导产业有特色、农民有积极性、有强的带头人、当地政府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省级示范点,重点扶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市场营销等服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各类优势农产品行业协会,切实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协调价格、调处纠纷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通过评比表彰和重点扶持一批种养专业大户,大力引导、积极培植专业大户直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依托各类工业园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小区。依托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带,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布局,引导主产区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强化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
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
积极配合农业部“金农工程”的实施,继续做好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力争2004年县级信息服务平台达到75%左右,乡镇服务站达到30%左右。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系统,强化对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宏观调控。积极组织实施农业电视节目“进村入户”工程。
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产品营销战略,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认真落实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政策,完善“绿色通道”的管理。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和生鲜农产品超市。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力度,推广商品规格化包装、分级分类、统一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整体提升2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结合农事季节和各行业的生产特点,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多形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要在优势产区主推135个高产优质品种、53项农业实用技术。各地农业部门要组装、集成推广一批良种良法,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形成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