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特征是:点多面广,类型以滑坡为主,泥石流、崩塌次之。分布主要以毛洋-沙湾-英川及澄照一带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以海拔500-800米地段居多,300-500米次之。
现已发现需防范的灾害隐患点87个,涉及全县23个乡镇,威胁337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A”类隐患点为3个,“B”类隐患点11个,“C”类隐患点17个,“D”类隐患点56个,这些隐患点的存在严重地威胁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与时段
我县降雨充沛,但分配不均,每年4-7月为春雨梅汛期,8-9月为台汛期。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浅表层风化,残积土层和碎屑岩体滑坡,滑坡与泥石流复合,公路边坡和建筑劈坡崩塌为主,其它还有滚石,地裂缝等。成灾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梅雨季节及台风期。
三、200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频繁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和降雨量极不均匀分布的气象特点,对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2005年我县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有危害性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将以山区浅表层风化残积土和碎屑岩体滑坡及泥石流为主。其中由于建房、修建公路等人为劈坡诱导的山体崩塌-滑坡占很大比重。其它,因人类工程引起的劈坡导致岩土体失衡而诱发的山体崩塌、台风影响期间地表泾流急速汇水造成的泥石流等也将有一定的发生率。重点防治时间仍然是4月至9月的梅雨季节,尤其是6月份的连续降雨期和8月份的台汛期强降雨期。
四、防范工作的主要对象及范围
根据我县历年来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我县今年防灾工作的主要对象及范围是:
(一)全县已发现的8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对地质灾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和各隐患点的监测工作。
(二)居民居住房的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从历年的地质灾害现象来看,对山区台汛期的小面积突发性强降雨造成小型滑坡经洪水暴发引起的小型泥石流也应注意防范。对房屋建在小山沟边或在小山岙里的农户,在下暴雨期间要注意观察,做到及时避让泥石流灾害。对新建民房应尽量避开过去农民一直喜欢建在小山岙或溪边的小喇叭口等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地方。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居民居住的房屋很多是依着山脚,且经人为劈坡而建,因而在雨季要求各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注意地表、山体变化以及对后山浮石的观察,以及时发现险情,并加以防范。如发现有危岩、高边坡确需进行简易工程治理的,村委应给予帮助。
(三)在建工程项目要注意地质灾害预防、监测。近年来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特别是在易发区内的工程,开挖高边坡时要注意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在易发区内已立项的在建工程,如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一定要补做。在施工中要加强地灾监测,以避免发生地灾造成安全事故及完工后存在地灾隐患。由于新建较大的工程项目都以电站、公路、建筑为主,因而水利、交通、城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其管辖的在建工程进行地灾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