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落实政务、村务和厂务“三公开”制度,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和健全发展基层民主的具体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拓宽对施政行为的监督渠道。开展好“万众评公务”、“行风热线”活动和创建“窗口之星”活动,形成纠正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受理群众举报违纪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网上举报、下访等新的方法和途径,拓宽信访渠道。(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总工会、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政府办公室、市纠风办、市监察局、市信访局)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凡经媒体公开曝光或内刊资料披露的事项,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进行调查处理,并实行回复制度。新闻媒体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严格新闻工作纪律,确保舆论监督客观、公正、有效。(市委宣传部)
四、加大惩治力度,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整体效力
42、突出查处大要案和狠刹五股歪风,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判、检察、公安、审计等机关的协调配合,建立跨区域协作办案及追逃、追赃机制,完善相关程序,形成突破案件的整体合力。综合运用惩治手段。充分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限制从业资格等方式和手段,增强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市反腐败协调小组、市纪委、市委政法委、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审计局、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司法局)
五、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
43、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整体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对体系落实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意义,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各领域协调行动、全民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严格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各项措施、规定。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定期对体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及市直各单位党委或党组、纪委、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