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景宁畲族自治县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的通知


  (四)“D”类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管理。主要为历史灾害点,目前稳定性较好的隐患点。这类隐患点由乡镇(管理区)、国土所指导村两委进行管理;有计划地对隐患点进行检查,了解隐患点的发展情况,及时地对隐患点的变化作出判定,一有情况及时上报县国土资源局,避免隐患点发生新的活动形成灾害。全县有“D”类点80个。

  (五)小流域泥石流的防治管理。泥石流表现为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冲击力强,冲淤变幅大、沟道摆动速度快等特征,如果发生将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而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和影响。泥石流的防治,必须以防为主,以避为宜,以治为辅,防、避、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各乡镇(管理区)在本辖区内禁止在较大汇水面积的破碎松散山坡进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砍光山坡森林植被,陡峻山坡开荒,沿汇水沟谷堆放采矿废石堆等)。在泥石流沟谷影响区进行生物措施布置。

  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的乡镇政府(管理区)要对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受威胁的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明确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小流域泥石流调查与评价》结果初步确定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降雨值为:沟谷泥石流可能发生的过程降雨量为250毫米,日降雨量为120毫米,小时降雨量为35毫米;花岗岩地区坡面泥石流可能发生的过程降雨量为250毫米,日降雨量为95毫米,小时降雨量为30毫米。台汛期,各乡镇(管理区)要根据临界降雨值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六)对滩坑电站蓄水后新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管理。滩坑电站现已进入蓄水阶段,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为切实做好各新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各乡镇(管理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以下措施:一是做好辖区内国家有关地质灾害法律、法规和防治技术的宣传工作;二是掌握各隐患点的位置、灾害类型及危险程度等情况,建立防治工作台帐;三是配合做好警示牌的设置工作,以提醒过往车辆、船只、人员注意安全,强降雨和台风期间严禁水上作业和农民上山生产;四是配合浙江浙能北海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对各隐患点的巡查、监测与防治工作。

  五、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各乡镇(管理区)、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内容,进行地质灾害、小流域泥石流有关科普知识、典型事件的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易发区和隐患区群众的抗灾救灾意识。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