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对紧缺医药用品产销、库存实行每日一报。各市按照《关于建立全省口罩等防治“非典”急需医药用品产销存报表制度的紧急通知》,从4月30日起每日下午16:00时前,报送本市防治非典急需医药用品的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急需药品的产销和库存动态。8个省级储备单位也都建立了日报制度,确保紧缺品种的合理调度。
三是及时发布信息。在省经贸网站上发布防治非典主要医药用品的产销存信息,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同时,加强对日报表的汇总、统计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4月30日至6月2日,向省防非指挥部及有关领导报送工作简报57期。我省防治非典医药用品保障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国家防治非典工作指挥部专门在工作简报上刊登了我省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对我省的做法进行推广。
三、扩大生产能力,保证市场供应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能力。非典疫情的突然发生,使社会对防治非典医药用品产生了突发性需求,原有生产能力明显不足。为尽快扩大生产能力,省经贸委迅速组织现有企业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市场急需产品,尽量提高供给能力;组织部分企业迅速转产市场急需产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电力、资金和运输等方面问题。
二是适时加强政府干预。为缓解供需矛盾,针对温度计、移动X光机等医药用品需求激增、缺口较大的现状,紧急部署,对这两类产品实施政府干预,省内统一计划调拨,规定各生产企业未经许可不得自行销售。本着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企业经济效益服从社会利益的原则,在与有关市政府协调的基础上暂停部分温度计生产企业出口订单生产任务,以满足国内防治非典的需求。
三是确保市场供应。为让全省城乡居民便捷购买防治非典医药用品,省经贸委与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协商,确定由苏果超市800个销售网点承担全省口罩的市场保供任务,敞开供应,省医药用品协调小组帮助苏果超市组织货源,并通过新闻媒体将此措施向全社会发布,对稳定市场、稳定人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主要防治非典医药用品的产量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4月30日,全省口罩、温度计和防护服的产量分别为52万只、25000支和46700件,5月9日生产能力就分别扩大到184万只、77000支和76100件。4月30日起至6月1日止,全省共生产口罩2663.6万只,销售2459.7万只;生产防护服142.8万件,销售131万件;生产板兰根14万公斤,销售10万公斤;生产温度计201.3万支,销售200.5万支;生产各类消毒液13000吨,销售1239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