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送教育下乡。深入推进“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子、建立“走教巡教”制度和送优质教育下乡等活动,帮助农村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困难学生及其家庭,杜绝因贫辍学现象;充分运用新农村建设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为农民群众提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
(五)送法制下乡。通过上法制课、赠送法律图书、印发法律法规资料、组建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等,宣传法律法规、村务政务公开等知识,引导农民知法守法;完善和推广“四民工作法”,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引导农民群众依法依规、自觉有序参与村务管理。
(六)送信息下乡。发挥部门优势,建立有效渠道为农民提供农机、种子、化肥、农技等各种信息科技资料、常用服务电话及农业网站、农业商务经济网站地址等;及时为农民群众发布农事指导、政策快讯、劳务资讯等相关农业信息,促进农产品交易、解决农户困难、防灾减灾等。
(七)送项目下乡。立足当地实际,帮助当地招商引资,引进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和能人效应,帮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集中产业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八)送健康下乡。组织医疗服务队,到农村送医送药,开展有关医疗知识的培训、咨询和义诊服务活动;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选派医生对口帮扶农村医疗机构,提高农村卫生站医疗能力和水平;推进“五改五建五进村”,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村容村貌。
(九)送文化下乡。通过举办农民艺术节、乡村文化节、农民运动会,组织文艺汇演、才艺竞赛、文化艺术作品评选、征文和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进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资助农村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文体康乐设施,组建业余文艺宣传队等,鼓励农民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十)送人才下乡。以“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为载体,下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和企业联络员,驻村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选拔优秀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工作至少一年,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实际情况,努力打造一支熟悉农村、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人才干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