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在江苏省公证处和常州市公证处开展要素式公证书格式试点工作的通知


  《投资保护法》十四条规定:“台湾同胞投资者与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与投资有关的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的,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上述规定虽然主要针对投资问题而作出的,但却是中国目前为止对台商在中国大陆进行经济贸易活动最权威、最具体的规定,也是处理台商在大陆进行经济贸易活动的重要法律规范和主要依据。

  由上述《规定》《投资保护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台商与大陆其他当事人因经贸关系而发生争议的,原则上应在大陆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如果各方当事人同意,也可以在香港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药品销售合同》(草案)第三条约定:“若此争议由出口商或者经销商开端,则在日本大阪进行仲裁,依日本商业仲裁协会的商业仲裁条例。”为确保上述《药品经销合同》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建议将仲裁地点由“日本大阪”改为“香港”。

  因为,英国已加入1958年在纽约通过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使得《纽约公约》对香港同样适用。香港的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可以根据《纽约公约》的规定,在任何其他《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得到承认和强制执行。

  《药品经销合同》(草案)同时还约定:“若由台湾Z公司开端,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进行仲裁,依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法则。”那么这一规定是否可行呢?

  依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以下简称“《仲裁规则》”)第二条的规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国际或涉外的合同性或非合同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包括中国法人及/或自然人之间发生的上述争议,以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国内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从《仲裁规则》可以看出,台湾Z公司作为中国法人与中国境内的其他法人之间的经济贸易争端,可以提交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因此《药品经销合同》(草案)所规定的“若由台湾Z公司开端,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进行仲裁,依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法则”在仲裁地的选择上是可行的。

  但是本公证员在审阅《药品经销合同》(草案)过程中,发现《药品经销合同》(草案)对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具体地点没有作出规定。根据上述《仲裁规则》十二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或者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在深圳进行仲裁,或者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在上海进行仲裁;如无此约定,则由申请人选择,由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或者由其深圳分会在深圳进行仲裁,或者由其上海分会在上海进行仲裁;作出选择时,以首先提出选择的为准;如有争议,应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为此,建议《药品经销合同》当事人对仲裁具体地点问题予以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于1986年12月2日加入《纽约公约》,该公约已于1987年4月22日起对中国生效,所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同样可以根据《纽约公约》的规定,在任何其他《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得到承认和强制执行。

  三、 该《药品经销合同》的订立是否以取得药品许可证为前提条件?

  由于该《药品经销合同》只涉及药品的进口和销售的原则性规定,而没有进口和销售事项的具体规定,而根据双方在《药品经销合同》第一条中的约定可知,“台湾Z公司”采购产品供应给进口商和经销商的前提是:

  第一,有关供应产品的详细条件得到三方当事人同意;

  第二,产品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门所颁发的药品许可证。

  可见,该合同项下产品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门颁发的药品许可证只是台湾Z公司采购产品供应给进口商和经销商时,“有关供应产品的详细条件得到三方关系者同意”,即三方当事人还将进一步签署具体的产品进口协议或者产品经销协议。如果三方当事人不签署新的具体的药品进口协议和经销协议,就无法确定三方当事人在交易中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所以,签署新的具体的药品进口协议和经销协议,是本项交易完成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产品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局颁发的药品许可证只是台湾Z公司采购产品供应给进口商和经销商的前提,而不是签署该合同的前提。

  本意见书仅仅限于出具之日中国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

  本意见书仅为《药品经销合同》办理公证事项而出具。

  未经本公证员事先书面同意,本意见书不作其他用途。

                  市公证处

  公证员:

  一九九六年月日

  法律意见书参考样式二

关于银行以未竣工的建筑工程为抵押物
向开发商发放贷款问题的建议

  (2002)证书字第95号

银行上海分行风险管理部:

  鉴于贵行下属某支行曾向本处申请以未竣工的建筑工程设定抵押及贷款的相关协议进行公证,虽然,以未竣工的建筑工程设定抵押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但对于银行而言,该抵押权存在着诸多障碍,不应过分信赖此类抵押能够规避贷款风险,故建议在实践中应尽可能选择其他担保方式。理由如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