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展社区卫生事业。适应社区居民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作用,合理调配卫生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要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13.繁荣社区文化。要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街道要建立综合性社区文化中心或文化站,社区居委会要建立社区文化活动室或活动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活动,切实加强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建设,形成社区文化的特色项目,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倡导团结、互助、慈善等社区意识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文明新风、文明行为深入到每个家庭。
14.积极发展社区教育。要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学前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按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依托社区各类成人学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建立社区教育(学习)网络,广泛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同时,还要重视做好老年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使社区成为老年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基地。
15.美化社区环境。要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习惯,组织社区居民整治社区环境,做好社区的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建设整洁、美好的社区,为居民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
16.建立安全稳定的社区治安秩序。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按照“一区(社区)一警”或“一区(社区)数警”的标准调整民警责任区,在社区居委会设立警务室。依据《
宪法》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逐步建立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为主体、社区保安队为骨干、治安志愿者为补充与居民自我防范相结合的群防群治体系。积极做好社区内人民调解、人口管理、防火防盗和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及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普法活动,及时消除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居民、驻区单位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社区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