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组织环境清理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动员广大群众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消除蚊蝇孳生地及鼠类栖息场所,加强防蚊蝇、防鼠措施,消灭蚊蝇鼠害。对水淹地区和居民住宅、厕所、垃圾点、临时住所等地全面实施药物喷洒消毒杀虫处理。洪涝灾害后,组织人力物力认真清理垃圾、杂物,疏通水沟,清除淤泥、积水,铲除杂草,深埋各种动物尸体,对室内外环境特别是垃圾、下水道、厕所和卫生死角进行全面彻底的药物消杀,改善环境卫生面貌,防止疾病传播。
六、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认真做好水源监测和饮用水消毒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强化集中式供水净化消毒处理,切实抓好农村水厂的水源保护、净化消毒和水质检查等重要环节,对水源水污染较严重的水厂,加大净水剂和消毒剂的投加量,对受淹水厂进行彻底清理,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确保供水安全卫生。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力度,特别要加强对熟食和卤菜的监督检查,防止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食物,坚决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者,防止食物中毒以及其他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各地要重点解决好被转移安置和奋战在抗洪排涝第一线的干部群众的饮水饮食卫生问题,加强临时居住地的卫生管理,保证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
七、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认真做好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腹泻病以及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炭疽、血吸虫病、疟疾、乙脑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主动搜索疫情,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认真落实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的畅通,加强疫情分析与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与重大疫情,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流行因素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控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八、全面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组织多种形式的传染病防治知识、饮水饮食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受灾群众改善健康行为,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病能力,推动各项救灾防病措施的落实。
九、大力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做好当前的卫生防病工作。抗击非典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卫生人员展现了团结奋斗、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整体形象,体现出心系国家、服务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希望各地不断发扬光大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认真组织开展救灾防病工作,确保实现灾后无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