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围绕重点产业和人口与健康、资源、环境、安全等重大问题,以形成重大产品和有竞争力的产业为目标,组织科技攻关。重点在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重大领域、关键领域和综合性、共性技术攻关,省产业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的科技攻关。
11.加大对引进先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力度。针对我省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建立创新基地,承担重大技术装备的吸收创新任务。省科技三项经费和各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其他专项资金,应确定高于10%的比例重点支持引进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认证。企业用于引进技术吸收与创新的技术开发经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其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以一次或者分次计入成本。
12.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制定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研究提出专利产业化和防范、应对国际技术壁垒的战略措施。省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在国内外申请和实施发明专利,支持有开发前景的专利实现产业化。培育和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业和区域,完善省、市专利信息平台及应用服务系统和专利预警、维权援助机制。建立专利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挂钩、专利投资入股等激励机制。省专利、版权、商标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治理盗版、侵权、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
13.高度重视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国际标准化总体发展动态和我国标准化战略研究,重点在电子信息、食品安全、中药现代化、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等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强与技术标准相配套的计量、检测和监测力量,扶持国家在粤设立的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标准测试基地,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试点市的工作。
14.加强面向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的原则,组建计算机、IC设计、精密制造、数字媒体、家电研发等一批与我省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全社会的科技信息、测试分析、成果交易等科技服务平台,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匹配互动发展。
对省重点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择优支持,组建省级公共实验室,加强对共性技术的攻关。省级公共实验室属公益类型科研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