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考核要点
| 检查主要内容
| 考核评价与计分方法
| 得分
|
5
| 4
| 3
| 2
| 1
| 0
|
(1)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诊断及中医辨证论治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积极开展特色中医药疗法。
| 1、诊断与鉴别诊断正确性;
| 现场抽查运行病历5份/科,要求包含无菌手术、输血、麻醉、病理结果、新技术新业务以及中医内容。
| 病程记录中无诊断及鉴别诊断内容,不得分;每份病历内容有缺陷,扣1-2分。
| | | | | | |
2、住院病人诊疗计划的适宜性,诊疗方案中有避免并发症的内容;
| 诊疗计划的适宜性,诊疗方案中有避免并发症的内容。诊疗方案有严重缺陷,不得分;记录不全,扣1分。
| | | | | | |
3、对主病中医辨证准确性、施治及时性、理法方药的一致性;
| 理法方药不一致,不得分;辨证论治准确,有缺陷,每次扣1分。
|
|
|
|
|
|
|
4、药物治疗的适宜性:(重点是中成药辨证使用、抗生素使用的适宜性,有无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查结果的支持);
| 中成药辨证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无重复使用、有药敏检查结果。每发现一处不合格扣1分。
|
|
|
|
|
|
|
5、对药物不良反应有安全评估及处置意见,药物过敏有记载。
| 对药物不良反应有安全评估及处置意见,应记录而未记录,扣2分;药物过敏未记载,不得分。
|
|
|
|
|
|
|
6、本科开展的中医药疗法(小夹板、药浴、中药外用、中药灌肠、推拿等)的情况。
| 开展中医药疗法≥5项。缺一项扣1分。
|
|
|
|
|
|
|
(2)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落实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 1、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 提供资料,抽查运行病历3份
| 落实手术医师分级管理、疑难手术或新开展手术审查与批准制度,缺一项扣2分。
| | | | | | |
2、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及落实情况。
| 无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不得分;发现一例重大手术未报告,扣3分。
|
|
|
|
|
|
|
(3)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重点是: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
| 1、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重点是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
| 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检查运行病历3份
| 无术前讨论制度,不得分;发现一例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扣3分;术前讨论记录有欠缺,扣1-2分。
| | | | | | |
2、合理使用血液与血液制品、中成药等的规范;
| 无相关规范,不得分;发现一次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扣3分。
|
|
|
|
|
|
|
3、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的适宜性(I类切口手术前后使用时间≤72小时)。
|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的适宜(I类切口手术前后使用时间≤72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超过72小时不得分;有欠缺每项扣1-2分。
|
|
|
|
|
|
|
(4)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查对无误。
术中: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家属或代理人等。
术后: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围手术期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1、由具备本专业资格的术者(或一助)负责制定手术方案,病人知情同意书由术者(或一助)负责谈话及签署;
| 由具备本专业资格的术者(或一助)负责制定手术知情同意书,病人知情同意书由术者(或一助)负责谈话、签署,发现不符合,不得分。
|
|
|
|
|
|
|
2、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
| 手术病历无术前讨论记录,不得分;记录中,记录内容不完整,扣1-3分;缺同意书,每份扣2分。
|
|
|
|
|
|
|
3、术中意外处理及术中改变术式的流程适宜性;术中意外处理及术中改变术式由具备资格的医生负责谈话;
| 无相应流程或制度,不得分;发现一例未按要求执行,扣3分。
|
|
|
|
|
|
|
4、科室对危重疑难病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病例讨论;
| 发现一例未讨论,不得分;记录资料不完整,扣1-2分。
|
|
|
|
|
|
|
6、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负责谈话及签署;
| 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负责谈话及签署,不符合不得分。
|
|
|
|
|
|
|
7、手术记录由术者(或一助)负责记录;
| 手术记录由术者(或一助)负责记录,不符合不得分。
|
|
|
|
|
|
|
8、围手术期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提供3份病历资料,没有中医内容,不得分。
|
|
|
|
|
|
|
(5)麻醉安全管理: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输血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等。
| 1、麻醉科负责人与麻醉医师的资质情况;
| 麻醉科人员名录及资质相关证明
| 麻醉科负责人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麻醉医师具有医师以上职称并经过专业培训。有一项不达标扣2分。
| | | | | | |
2、科室的质量管理制度,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方案确认与实施流程的合理性;
| 科室的质量管理制度,术前麻醉查房记录、术中麻醉效果评定与术后随访记录
| 有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有针对本专业特点的制度。缺1项扣1分。
| | | | | | |
3、麻醉意外处理及反应能力;
|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
| 没有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不得分。
| | | | | | |
4、、认真执行知情同意制度;
| 相关材料
| 没有知情同意制度,不得分;未认真执行,发现一例扣3分;知情同意书签署不规范,扣1-2分。
| | | | | | |
5、麻醉药品的管理。
| 实地考核
| 没有麻醉药品管理规范,不得分;发现一处缺陷,扣3分;管理不规范,扣1-2分。
| | | | | | |
(6)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 主要病种手术前平均住院日(疑难、危重、新开展除外)。
| 抽查病历3份
| 主要病种手术前平均住院日(疑难、危重、新开展除外)≤3天。每增加一天扣1分;≥7天不得分。
| | | | | | |
(7)制定、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病种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并执行。
| 1、本科有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
| 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
| 每科有规范性文件≥5个,缺少一个扣1分。
| | | | | | |
2、医生、护士熟练运用诊疗操作规范。
| 诊疗操作规范培训记录、现场考核3人
| 抽查3位医护人员,每一人不合格扣1分。
| | | | | | |
3、临床医生能够熟练掌握本科常用方剂不少于100首。
| 现场考核3人
| 考核3名医生对常用方剂的熟练掌握情况,有一人不合格扣2分。
| | | | | | |
(8)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 运行病历管理制度与监控情况,重点是与病人安全和医疗质量相关的内容。
| 运行病历管理制度与监控记录、抽查运行病历
| 有病历环节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环节管理、疑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合并症、急危重症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意见等)、并实施监控。缺一项扣1分。
| | | | | | |
(9)加强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规定的单病种和本科前三位住院病种的质量管理。
| 考核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规定的单病种病例和本科前三位住院病种。
| 近一年来的统计资料;抽查病历
| 特色病种属于本科收治的前三位病种,一种不合格,扣1分。
| | | | | | |
有特色病种诊疗规范≥3个,每缺一个,扣1分。
| | | | | | |
(10)提高特色病种中医治疗率和其它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率。
| 特色科室中医治疗率,
| 抽查出院病历各3份。
| 特色科室中医治疗率≥70%。每减少5个百分点扣1分。
| | | | | | |
其它科室中西医结合治疗率
| 其它科室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每减少5个百分点扣1分。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附记:
评审员签名: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