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考核要点
| 检查主要内容
| 考核评价与计分方法
| 得分
|
5
| 4
| 3
| 2
| 1
| 0
|
1.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 1、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
| 专科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的资料,案例说明或统计资料
| 无规划及工作计划,不得分;有规划未实施,扣3分;具体落实中,工作有不足,扣1-2分。
| | | | | | |
2、重点中医专科经费的投入、匹配、使用与设备配置;
| 财务报表、科室资料、特色门诊病种和技术项目清单
| 重点中医专科经费按规划投入、匹配,使用与设备配置合理、到位。无经费投入,不得分;工作有不足,扣1-2分。
| | | | | | |
3、门诊及病房设置情况(有特色门诊,床位数≥30张)。
| 开设特色门诊5个病种或3种技术项目,病房床位数≥30张。未达标,不得分;无门诊扣1分,病床每减少10张扣1分。
| | | | | | |
2.学术(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应能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
| 1、学术(科)带头人的职称、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以及对本专业的学术贡献;
| 学术(科)带头人、人才梯队的学术档案
| 学术(科)带头人为正高级职称,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对本专业学术有一定贡献。一项不符合扣1分。
| | | | | | |
2、科室人才梯队状况。
| 初、中、高级人员结构合理。有一级不达标,扣1分。
| | | | | | |
3.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 1、对专科技术人员进行中医专科知识培训;
| 培训计划和记录
| 未进行该项培训,不得分。
| | | | | | |
2、不断提高特色病种诊疗技术水平;
| 现场考核
| 考核医生5人,对特色病种诊疗技术熟悉。每一人不合格扣1分。
| | | | | | |
3、有发挥中医特色的管理措施,并落实;
| 现场检查、相关资料
| 无措施,不得分;有措施无落实,扣3分。
| | | | | | |
4、老中医药专家作用的发挥(包括师承教育情况和老中医药专家查房)。
| 相关材料
| 资料显示有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老中医药专家查房,没有不得分;缺一项内容,扣2分。
| | | | | | |
5、有本科独特的中医诊疗方法。
| 本科独特的中医诊疗方法≥3个。缺一个扣2分。
| | | | | | |
4.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病种诊疗常规,并在临床工作中执行。
| 1、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操作规程;
| 本科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操作规程
| 有本科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操作规程≥5个。每缺少一个病种扣1分。
| | | | | | |
2、医生、护士在临床工作能熟练运用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
| 现场考核、抽查病历
| 现场考核3名医生或护士操作,有一人不合格,扣1分;病历中,发现一例不符合诊疗规范,不得分。
| | | | | | |
3、专科建设所确定的全部特色病种及本科收治的前三位病种;
| 近三年来的统计资料
| 特色病种属于本科收治的前三位病种,有一种不符合,扣1分。
| | | | | | |
4、临床医生能够熟悉常用方剂不少于100首。
| 科室常用方剂目录,现场考核
| 考核3名医生对常用中药方剂的掌握情况。1人不合格扣2分。
| | | | | | |
5.提高处理本专科急危重症的能力和诊疗质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积极应用中医药。
| 1、本科急危重症的诊疗规范;
| 急危重症诊疗规范
| 有针对本科室急危重症的诊疗规范≥5个。每缺一个扣1分。
| | | | | | |
2、配备符合处理急危重症资格与能力的人员与设施、设备;
| 负责主持处理急危重症人员的资格与能力情况、本专业处理急危重症所要求的设施、设备目录
| 负责主持处理急危重症人员的资格为主治医师以上并经过专业培训。有缺陷每项扣2分。
| | | | | | |
设施、设备应符合抢救急危重症需要。有缺陷每项扣1分。
| | | | | | |
3、医护人员熟悉急危重症的诊疗规范;医护人员熟练操作相关抢救设备;
| 现场考核
| 现场考核3名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诊疗规范和操作抢救设备的熟悉程度;一人不合格,扣2分。
| | | | | | |
4、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应用中医药情况。
| 近一年统计资料
| 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应用中医药≥50%。每减少5个百分点扣一分。
| | | | | | |
6.提高特色病种的辨证论治水平、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提高检查与治疗的适宜性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
| 1、特色病种辨证论治准确,理法方药一致;
| 调查科室前三位病种,每个特色病种抽查病历2份
| 发现一份理法方药不一致不得分;每份辨证不准确,扣2分。
| | | | | | |
2、三级医师查房作用明显;
| 三级医师未按时查房,不得分;有指导意见不明显或无中医内容扣3分;缺一级查房,扣2分。
| | | | | | |
3、诊断及鉴别诊断正确性;
| 首次病程、病程记录中无诊断和鉴别诊断内容,不得分;内容有缺陷,每项扣1-3分。
| | | | | | |
4、检查与治疗的适宜性、合理性;
| 临床检验、重大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案运用适宜、合理。发现严重缺陷,不得分;发现一项不合理,扣1-3分。
| | | | | | |
5、药物治疗的适宜性、安全性(重点是中成药、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使用有无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查结果的支持);
| 中成药辨证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无重复使用情况。每发现一处不合格扣1-3分。
| | | | | | |
6、对药物不良反应有安全评估及处置意见,药物过敏有记载。
| 对药物不良反应有评估、处理意见和记载,应记未记,每项扣2分;药物过敏未记载,不得分。
| | | | | | |
7.提高重点专科中医治疗率。
| 1、提高重点中医专科中医治疗率的措施及实施情况;
| 提供文字资料及实施记录
| 无具体措施,不得分;重点中医专科治疗率≥70%。每减少5个百分点,扣1分。
| | | | | | |
2、本科特色病种的中医治疗情况;
| 近一年来前三位病种的统计数据资料
| 前三位病种为本科特色病种。有一种不符合扣1分。
| | | | | | |
8.发挥重点中医专科的特色优势,积极研发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 本专业特色中药院内制剂及使用;
| 病历及相关资料
| 有本专业的中药院内制剂≥2种、病历中有使用记录或证明使用的资料。每减少一种或未使用扣2分,无特色制剂不得分。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附记:
评审员签名: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