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厦门市教育“十五”发展计划的通知


  4、积极推进符合厦门本土文化传统特色的课程教材改革,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我市的文化特点,加快修订中小学外语、计算机课程标准。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体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宗旨。

  (四)建立教育经费投入运行机制,提高投资效益

  1、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育经费要强化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保“三个增长”,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教育投入的重点保证基础教育。

  2、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公办学校逐步推行按准成本收费,民办学校按成本收费,并可收取一定的后备金和发展资金。

  3、职业教育要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坚持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联合办学的方向。

  4、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教育建设贷款、教育储蓄、教育保险以及贷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改革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办法,实行拨款与贷款相结合。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捐资助学。积极引进外资合作办学。允许中外投资者合理收回投资成本,并得到一定的回报。

  5、提高市本级财政预算内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并从新增教育投入中安排2亿元作为发展农村教育专项经费。各区财政预算内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每年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

  (五) 抓住有利时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明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注意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相互衔接,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建立和完善我市德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我市基地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德育的规划和科研工作,将校内和校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探索网络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校园网为重要阵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积极倡导学校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形成为目的,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活动中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