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厦门市教育“十五”发展计划的通知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现有教育技术形成群体教学环境,在社区教育中心设立多媒体教学内容供应站,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

  在教委机关,加紧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实行管理和决策信息化,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五)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工程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电教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的运用、课件制作等方面要敢于创新,有所突破。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师生交互、学生人人参与问题讨论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探索运用校园网进行初中结业会考、学科单元测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探索网络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校园网为重要阵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要努力探索网上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如建立网络德育资源库、设立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论坛、开辟网上家校联系通道等,采取富有时代感和现代科技成份的教育手段开展德育工作。

  实施课程改革,抓好基础教育新教材实验教学。2001年起启动新课程新教材实验,一是开展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区的工作,承担教育部下达的新课程及新编中小学教材的实验教学任务;二是着力抓好市、校两级课程教材建设,建立具有现化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是进行 “托幼一体化”的办学改革试验。

  加强外语教学。全市小学从三年级开设外语课,城区小学、镇中心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在外国语学校及一级达标中学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试验;加强中外学生的国际间交流。选派外语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

  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加强中国加入WTO以后有关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创办2-3个中外合作教育机构,继续拓宽国际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渠道,加大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国际交流力度,扩大聘用外籍教师的学校数量,在中外部分教材和课程合作、学分共享等方面进行尝试;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吸引资金前来助学、兴学和办学。

  建立劳动基地,加强中小学生生产劳动教育。

  (六)社区教育工程

  以社区内学校为依托,建设社区教育中心,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为市民终身学习和发展速成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服务,社区各单位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公共文化设施优惠或免费向学生开放。充实农村文技校的师资力量,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劳力转移提供技能培训。

  完成社区教育领导与管理体制的建制工作,形成社区教育三级管理网络,统筹社区教育资源。以社区内学校为依托,建设社区教育中心,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单位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选择开元区作为国家民政部定点的社区建设实验区,鼓浪屿区作为教育部定点的社区教育实验区,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计划,使厦门特区的学习化社会初具雏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