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厦门市教育“十五”发展计划的通知


  实施“名师计划”。“十五”期间培训100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通过国内培训,出国进修考察和承担科研课题、示范教学担任培训任务等途径,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采用教研课题公开招标等激励手段,创造有利于名师脱颖而出的内外部环境。

  实施“名校长计划”。公开选聘校长,实行校长职级制,逐批选送校长到教育经济发达地区学校进修培训和出国访问、考察和进修,造就能带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专家型校长队伍。

  高校要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吸引一批博士生到市属学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要依托厦大等高校,面向我市高校、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生教育。设立专项助学基金,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拔部分学科带头人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著名大学研修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厦讲学或从事研究工作。

  大胆启用本市人才,加紧引进市外人才,尤其要从发达地区和教育科技基础雄厚的城市引进或招聘管理人才、研究人才和教学人才,优化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

  (三)市属高校和中等职校重组工程

  抓紧市属三所高校联合办学筹建工作,尤其要抓紧前埔新校区建设资金的落实,按适度超前的基本思路建设新校;抓紧鹭江职业大学的专升本申报和迁建工作,为提高鹭大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效益创造更大的空间,市电大在2002年建成功能完备的互联网站和卫星数字化地面接收系统并与中央电大的教学信息传输系统联通,2004年建成全市地域网,实现卫星数字信息和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或电信网,进行实时交互教学。

  鼓励一批符合条件的重点中专、职中、中技办与大学合办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以本市生源为主,逐步幅射到闽南地区和全省。农村职教的重组改革,重点要放到农村职教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吸引境内外著名农职校来办学或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层次和效益,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建成2-3所国家级示范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

  重新调整和完善职业学校布局。形成以电子职业学校为龙头的电子职教集团;以交通职业学校为龙头的交通职教集团;以工业中专为龙头的机械职教集团;以旅游职业学校为龙头的旅游业职教集团;以财经职业学校为龙头的财经职教集团,以农业职业学校为龙头构成农业职教集团。

  建立各集团现代化的专业实习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基地。

  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依托学校和社会力量,组成若干个跨校区域性后勤服务集团,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学生公寓。

  (四)信息化工程

  引进市场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完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建成厦门市教育和科研宽带主干网,建立全市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加紧岛外学校校园网建设;继续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电子计算机配置工作,2002年配齐全市初中校和小学中心校计算机,2003年力争达到“校校通”。所有初中以上学生学会使用国际互联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