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建部分:
(1)建成两座垃圾堆放场,占地达32000平方米;
(2)建垃圾填埋场一座,占地达30000平方米;
(3)建成供暖锅炉房、浴室、职工食堂等服务设施;
(4)进行场区绿化和道路两侧绿化、按国标分阶段30实现米宽的绿化防护带;
(5)建设一排车库。
2、生产部分:
(1)采用机械通风供氧进行高温堆肥;
(2)引进焚烧设备,建焚烧场一座,实现不易填埋垃圾的焚烧,每天可处理有毒有害垃圾3吨;
(3)建立利用垃圾中回收的废旧塑料为原料生产燃用油的炼油厂一座;
(4)设立废品回收站。
第一阶段的垃圾处理工程完工后,垃圾处理将全面步入规范的、符合国家各项卫生标准的综合性无害化处理范畴。基本达到设计方案中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同时,实现垃圾资源化,从中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二阶段工程主要内容:
(一)积极开展垃圾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高效有机颗粒肥;
(二)全部建成设计方案中的9座垃圾填埋场;
(三)争取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把处理场建成现代化的,讲究科学管理的综合性处理场;
(四)选符合实际的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如垃圾制砖、垃圾建材、垃圾发电等。
主要经费来源:
从1995年开始,每年由市城建局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列出建设费用;第一期工程预计700万元;第二期工程需1000万元,两期合并总投资1700万元。
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各项实施计划力争提前完成,该处理场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呼和浩特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在2000年以后根据《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规划》在城市西南方向再建一座现代化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以便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呼和浩特市粪便处理实施计划
呼和浩特市现日清运粪便160余吨,其来源主要是公共旱厕,公共水厕贮粪池、楼房化粪池、委托有偿服务的单位厕所。依照《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场)设计规范》规定,为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7-87)中的要求,在呼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一座35天为一发酵周期的粪便处理场,采取分格式厌氧发酵法处进行处理,粪便发酵后再与垃圾混合堆肥。处理场整个建设期分为两个阶段:1995年-1997年为第一阶段,1998年-2000年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