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低保家庭在采暖期内按《呼和浩特市城市低保家庭取暖补贴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领取取暖补贴;
(四)对低保家庭因子女教育、患大病、取暖造成的困难给予补助的资金主要从低保资金中支出,市、旗县区匹配比例按低保金匹配比例执行。
第三十四条 城市低保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办公“电子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已建立低保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应编制低保有关统计科目,承担低保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每月、每季、每年对各地的低保人数、资金发放数、人均补差额等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逐级上报,监督低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查询。
第三十五条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都应配备低保工作电脑设备,旗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应建立低保信息网络中心,街道和社区设立终端。
第三十六条 旗县级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分级对低保工作资料进行归类、建档、立卡,对低保对象实行一户、一档、一卡管理,由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以居委会为单位,实行微机与档案管理同步实施。具体要求为:重点保障对象(A类)人员档案盒(袋)为绿色(或贴有绿色标识);特殊保障对象(B类)人员档案盒(袋)为黄色(或贴有黄色标识);基本保障对象(C类)人员档案盒(袋)为红色(或贴有红色标识)。上述三类人员档案由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装订成册入档,并将花名册以电子文本形式报市民政局备案,旗县区民政局及社区居委会保存享受低保人员花名册。市及各旗县区民政局对批准享受低保的对象在微机录入时,应对三类人员分类录入,并在不同类型人员身份证号前加不同的符号:(A类)人员的身份证号前加“A”,(B类)人员身份证号前加“B”,(C类)人员身份证号前加“C”。第三十七条街道办事处成立由主管领导、民政助理、综治委主任、申请人所在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低保工作评审领导小组;社区居委会成立由全体成员、社区民警和居民代表组成低保工作评议小组,对低保工作初审、审核中疑难的须进行研究评定。并不定期对特殊保障对象、基本保障对象家庭进行调查,掌握其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变化情况。
第六章 城市低保资金的管理
第三十八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级负担,以应保人数年所需资金的50%列支低保预算。每年年底前由各级民政部门根据本年度低保对象人数及经费执行情况,提出下一年度低保资金预算计划,按法定程序列入年度支出预算计划。执行中需要调整的,民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 市和旗县区民政部门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核准的年度预算计划,在每月月底前,按照低保人数及补差金额编制出下一个月(季)实际发放低保金支出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由财政部门根据月(季)支出计划定期将低保资金拨付到同级民政部门开设的低保资金专户(委托由银行、邮局代发的地方直接划拨到银行或邮局),由民政部门按程序发放。旗县级民政部门应及时将低保资金下拨到所属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在当月内发放到低保对象。
第四十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对低保对象分户管理情况登记造册(含家庭人员、收入来源、领取低保金时间等),并根据家庭人员和家庭收入增减变化进行调整。旗县级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分别设置低保资金明细帐;发放过程中,应使用统一印制的《年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登记表》,以此作为财务记(入)帐的原始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