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者,刻制公章和个人名章、刻制收费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以及到当地工商银行建立独立帐户、须持《行医许可证》,并经公安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变更执业地址、扩大业务范围和《行医许可证》的校验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执业地址的变更首先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其原因,在辖区内变更的由当地卫生部门作出决定。超出辖区外的应取得迁移目的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方可变迁;
(二)执业范围的扩大,原则不予批办;
(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行医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
期满继续行医者,须在期满前二个月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重新颁发《行医许可证》。否则按自动放弃行医资格处理。
各旗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每年上半年进行一次复审检查,市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第四季度审核验证一次。
验证费按内卫计联字[90]第236号文件执行。
第五章 执业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实行行业归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各旗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现行行政区划负责本区域内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监督检查工作。要建立健全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档案。每年进行1-2次执业人员技术培训,时间为20天,可增设法制、医德教育课。市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第三季度组织一次执业人员理论考试。成绩记入档案,作为继续行医依据之一。考核费用按内卫计联字[90]第236号文件执行;
(二)组建并加强个体卫生工作者协会的领导,发挥其作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抓好监督管理工作;
(三)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同时接受公安、物价、工商、税务、财政、药政部门的监督;
(四)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必须坚持因病旗治原则,科学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不得滥用贵重、滋补药品;
(五)各旗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管理工作要纳入议事日程,每年要按本《暂行规定》条款在辖区内组织1-2次逐户检查,情况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依据,汇总报市卫生局,然后抽检;
(六)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各旗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可设监督员,负责抓好社会办医和个体行医监督管理工作。监督员职责:
(1)监督员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