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学校后勤服务体系,由统建统管向社会投资运营、学校参与管理的方向转变。鼓励公办学校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允许公办学校现有的食堂、学生公寓等国有资产退出,扩大股份资产在学校资产中的份额。
三、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充分利用和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在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到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实施“名校扩张”战略,优质普通高中可以发挥“国办品牌”与“民办政策”相结合的优势,采取内部挖潜、迁建、扩建等办法,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升质量。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采取兼并、联合或共建等形式,与薄弱高中学校等进行联合和合作,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提高教学质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标准、高起点的普通高中,努力形成公办与民办合理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加快规范化学校和示范性高中建设,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现有省级规范化高中学校要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争取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其他高中学校要制定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建高中学校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争取尽快达到或超过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各县区要制定创建规划,每年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学校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到2010年,力争全市所有普通高中都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水平,从根本上消除高中阶段的薄弱学校,提升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要积极采取培训、研修和到外地挂职学习等形式,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校长的理论和管理水平。各级各部门和各学校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鼓励和引导非师范类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在经过培训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后到高中学校任教。要通过考选、比武等形式,大力选择、培养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并建立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给予奖励。要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要加快教育的对外开放与交流,逐步建立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推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及分层教学实验,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完善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奖励制度,积极推广优秀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成果。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推进高中教育现代化。200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要全部建成校园网,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鼓励开展远程教育和举办网上学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全市高中教育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