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扩大城市管道供气覆盖面。加快管道天然气建设,在城区建成五横六纵中压输气干线。五横即大学路、黄河路、八一路、中华路、长江路;六纵即昆明路、点将台路、西安路、广福街、青年路、人民路。支线进入工业、餐饮服务业、居民小区,新建门站1座、天然气加气站4座,年供气量达到12278万平方米,逐步取代燃煤,减少瓶装液化气使用量。
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形成四个集中供热区域。东区以菏泽发电厂为热源,中心区以颐海热电厂、垃圾发电厂为热源,在牡丹工业园区新建一座热电厂。完成供热管道铺设,确保供热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
完善供电和通讯系统。加快城区和城郊电网改造步伐,形成与区域开发相适应的供配电系统,保证城区电力供应。搞好通讯设施建设,各种通讯管线全部地下敷设,在新修主要道路建设弱电综合管沟。
完善公交场站设施,形成市中心区与开发区、牡丹工业园相互联结、多向辐射的公交网络,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优化公交线网,确保市区重要商业网点、文化娱乐中心、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及具有通车条件的道路、市区乡镇均有公交汽车通过,使市民乘公交出行的比例明显提高。开辟新公交线路,加密通车班次,优化市区公交条件。强化出租车管理,及时更新出租车辆,提升城市形象。3.人防工程。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依法建管,五年内建成市级防空指挥所、市级防空指挥所地面控制中心、牡丹区及开发区防空指挥所主体工程建设,形成防空防灾一体化指挥网络。
结合城区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搞好医疗救护工程建设,完成市立医院地下救护中心、牡丹区、开发区及市政府附近区域四处地下救护所建设。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一中分校、火车站综合服务区、菏泽学院等人员掩蔽工程建设。搞好专业队伍工程和物资储备工程建设。
(二)城市服务设施工程
1.居住小区工程。按照“面向市民,面向未来”的住宅建设要求,大力推进以住房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城中村改造,加快老住宅小区的整治和危旧房的成片改造,扶持经济适用房建设,推进廉租房建设,有序开发建设商品房,建立完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级住房供应体系。5年内建成40个住宅小区,面积4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小区4个,面积50万平方米;廉租周转房小区1个,面积12万平方米,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住房需求,实现城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创建高质量的具有生态效应的居住环境。小区建设坚持以多层为主,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住宅设计以坡屋顶的形式,注重良好的景观效果。推行大空间框架结构,使住宅平面布置灵活多变。
实行公开招标,搞好小区工程建设。推行住宅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责任书及新建住宅及配套设施交付使用许可证制度,住宅销售实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确保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合格率达100%,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80%以上。
搞好小区物业管理。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实现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实行物业管理超前介入。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逐步实现小区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开展争创示范小区活动,力争全市居住小区中全国示范小区达10%,省级优秀小区达20%,市级优秀小区达40%。2.市场工程。搞好现有市场整顿,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力争五年内初步形成以专业化批发市场为主,以现代物流、连锁超市为辅的市场分销体系,形成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群体。通过五年努力,市区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到200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过30亿元、15亿元、5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分别达到3处、4处、6处,初步培育起“区域性商贸流通基地”的发展框架。在南部仓储物流区建设生产资料、家具、建材、装饰材料、机动车配件、旧机动车交易等大型批发市场。以城区西南的戴庄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建设大型农副产品批发、蔬菜批发市场。在城区内,沿康庄路、青年路、牡丹路等培育发展小百货、轻纺、鞋帽、服装、酒水和电子市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