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统筹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开放性、多元化职业技能培养培训平台。
--紧缺人才培养平台。汇聚各类职业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加快软件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建设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职精品专业、中职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镇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培训模式,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和培训,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适应城镇各行业岗位需要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第二、三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未升学的农村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级技工学校学习,市财政给予必要的学费补助。
(十)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投资、开放共享的原则,合理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扶强扶优,分期分批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商贸旅游、工程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业领域建成一批条件较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我市大中型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互惠互利的实训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在我市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引导、扶持职业学校建立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十一)从2005年起,全市初中毕业生全部升上高中各类学校学习,区、镇、村承担动员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到校报到的责任。对完成招生计划的中等职业学校,市财政给予适当办班补助经费。实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制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
(十二)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建立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过渡到二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高职专业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中等职业学校应为半年至一年。职业学校要努力办成面向社会、开放性、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
四、建立健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