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建和完善农资网点91家,日用品网点189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22家,专业合作社25家,社区服务中心15家,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家,粮食批发市场1家,再生资源集散市场1家,共446家。预计投资2亿元,网点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13亿元,利润达到5500万元,增加40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占有率达到60%。
2011年,新建和完善农资网点95家,日用品网点176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79家,专业合作社24家,社区服务中心13家,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家,再生资源集散市场1家,共389家。预计投资2亿元,网点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17亿元,利润达到7000万元,增加40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占有率达到70%。
2012年,新建和完善农资网点97家,日用品网点179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65家,专业合作社21家,社区服务中心12家,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家,果品交易市场1家,共376家。预计投资2亿元,网点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21亿元,利润达到8500万元,增加40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占有率达到80%。
2013年,新建和完善农资网点83家,日用品网点164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69家,专业合作社23家,社区服务中心4家,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家,果品交易市场1家,共346家。预计投资2亿元,网点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26亿元,利润达到1.2亿元,增加40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占有率达到90%。
三、重点内容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服务网络体系。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网络和规模优势,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改造、新建、加盟相结合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区域配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打造盘锦农资连锁品牌。延伸服务领域,开展测土施肥,推广技物结合服务,实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与服务一体化。市、县两级政府要逐步建立化肥等重要农资商品的储备制度,有效调节市场。
(二)大力发展畅通有序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体系。加快乡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通过信息化、电子化改造,逐步建成功能健全、辐射力强,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副产品营销网络。积极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作用,发展各类专业协会50家,培育农民经纪人3500人,并与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对接,形成“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服务格局。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创建名牌农产品,以大开放促进大流通。通过兴办和组织参观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商贸会,寻找商机,衔接产需,把我市优质农产品推向国际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