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一是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二是稳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重点推进公用事业、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创新机制,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三是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四是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财税、投资、金融、垄断行业、就业等领域的改革。
(七)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加快发展加工制造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拓展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等领域就业空间,开发公共卫生和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扩大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就业容量。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对“4050”人员实行托底安置。实施再就业援助计划,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转变失业人员就业观念,扶持他们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
(八)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困难群体救助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扩大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实施援助农村教育计划,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设施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卫生服务和应急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大力推进“平安东营”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社会安定的各种犯罪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制定和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附件: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略)
lar_304962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