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敏感性分析:主要有: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政治条件的影响;对未来形势的变化缺乏了解和难予估计等的分析。
⑤其他实质性分析:包括资源分析,经济预测发展趋势分析、人口预测和劳力分析,流通、分配、消费分析,产量、产值、成本效益分析,科、教、文、卫发展趋势分析,经营管理诊断分析。
(2)诊断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测算进行判断推理。
定量分析法:运用一定数据,按照时间和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即从定性分析中尽可能找出定量数据,反过来又从定量数据的
关系中作出定性分析,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紧密结合起来。
(三)编制生态农业试点建设规划
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系统工程方法,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综合平衡、编制生态农业试点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总体规划方案。常用的编制方法有:
1、综合平衡法:就是使农业生态系统内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各分区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经反复平衡核算,尽可能满足需要,最终将规划方案确定下来,常用的形式是编一系列平衡表,如土地平衡表,资金收支平衡表,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平衡表等。
2、系统综合分析法:在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实情的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整个系统与各子系统内部之间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良好经济的结构,获得最佳生态经济效益。
3、指标方法: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目标设计的传统方法有:定额法、比例法、系数法、动态趋势法、典型推算法、因素分析法、主要产品产量法、目标推算法等,对规划目标方案择优传统方法有:对比分析法、综合评比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4、模型法
(1)数学模型:是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数量依存关系的数学描述,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常用的经济数学模型有投入产出模型等,常应用于方案制订。目标预测,还有常用于方案选优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尤以线性规划模型最简便易操作,应用较多。
(2)图解模型:常用的图解模型有框图、直方图、结构图和流程图。
(四)生态农业规划的实施
生态农业规划是根据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的历史发展情况,和现阶段的特点,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及现代研究手段,探求区域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并人工模拟区域的顶极生态系统,以达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因此,规划实施是编制生态农业规划的最终目的和关键所在,它包括:
1、把规划文本交付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当地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形成决议,作出决议后,交由当地政府执行组织实施,把任务落实到各职能机构中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