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态环境现状
环境污染情况:工业污染源(主要是乡镇工业)分布、污染及治理情况;农用化学品(农药、化肥、农膜)污染程度;
生态破坏情况:森林面积及其覆盖率、林木总蓄积量、生长量、林木资源更新系数;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情况;生态破坏成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的可开发潜力,各种自然灾害状况。
(3)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行政区划、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性别、文化程度、劳动力总数、农业劳动力分布结构、交通、市场需求、历年社会总产值及各业产值比例结构、产业布局、农业总产值及农业产值结构、固定资产、人均收入,积累及消费水平等;农、林、牧、副、渔、工商等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及目前发展状况;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农田水利状况等。
(4)计划与发展资料
规划对象的国家和地方的计划规划、人民的需求状况、人口增长预测、设计期内重大的
产业计划(如矿山开发、城市建设、工厂建设、交通建设等)。
(5)重要的民风、习俗与历史资料(如地方志)。
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和调查表格自填法等。
为了保证完成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需要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制定资料收集大纲和细目;
③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④拟定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格;
⑤建立规划资料库结构;
⑥做好调查人员分工,并提出调查的时间要求,以保证在网络图中所规定的时限内取得所需要的全部调查资料。
2、诊断分析
(1)诊断分析内容
①因素分析: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肥力、人为因素(如政治运动、价
格变动、决策适宜程度、计划制定、生产形式变革、生产资料价格、农业技术进步状况等)、当地生产力(如农作制度改进、作物品种的更新、农机具及化肥的施用、对农业科学技术
认识与采用程度等)、生态因素(如人均耕地、毁林扩种、农药投放量、水土流失状况等)。
②结构分析:各种产业结构比例、农业内部结构比例(如林业、种植业、养殖业、副业、渔业等各占的百分比)。
③环境分析:根据我国当前处于历史性的深化改革,经济体制,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等的结构状态,都处在不断变化中,迅速反馈其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环境的变化规律,作出必要的决策。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