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7、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优质粮食、大中型沼气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高产油茶基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10大农业工程项目,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开发,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巩固并深化林权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启动和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继续抓好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长防林工程建设,实施封山育林,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突出抓好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确保全市造林绿化58.5万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和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试点和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切实抓好产地安全检测工作,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积极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激发赶超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8、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收工作,分类整合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充分发挥新型投融资平台及资本运作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无形资产及资源性资产监管途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市属企业的改革改制及政策性破产,促进资产重组和新的发展。继续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年内华伍制动成功上市,帮助百神医药、远大化工等企业完成上市准备。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资源打造集中统一的招投标有形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竞争环境。深化财税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部门综合预算,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纳入预算管理,着力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部门预算编制模式,积极稳妥开展公务卡制度试点,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地方机构改革。理顺和规范中心城区公安机构设置,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警力资源,建立指挥顺畅、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实战高效的警务运行机制。冷静应对房地产发展的严峻形势,落实配套优惠政策,适当放宽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普通商品住房消费,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9、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重点,全面落实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发展民营经济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市直单位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把宜春打造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最开明、最诚信、最务实、最高效的地区。严格执行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六条禁令”,全面畅通“绿色通道”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窗口跟踪服务联系制度。继续巩固和深化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目前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单项行政审批时间在现有承诺的时限基础上均完成缩减30%的目标,全面推行“一站式”办证、“一单清”审批、“一条龙”服务,对重点项目全面实行办证办事代理制。进一步抓好市县两级中心的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认真开展“治‘三乱’、减负担、优环境”专项活动,切实为企业减负。继续对各类学会、协会、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规范收费行为。完善环境监测和效能监察工作机制,认真执行问题协调联动和投诉处理快报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多渠道社会评议评价体系,加大综合查处力度,对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
  四、不断深化民生工程建设,努力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及和谐稳定文明环境创建

  10、精心实施好以就业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可持续实施”的要求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认真抓好失业人员、就业弱势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士兵和高考落榜生培训和就业,迅速开展返乡务工人员与本地企业的对接工作,有效化解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促进返乡就业与创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适时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和管理服务水平,确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0%以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和支付率均达到100%。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大力加强医疗保障和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防范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医患处置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加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力度,拓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思路,加大城市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推进县市各乡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农村饮水、户用沼气建设、农村公路、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维修改造等工程。

  11、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三名”工程,全面实施“5611”计划,即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重点培养名师600名、创建高中阶段教育名校10所、培养名校长100名。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规模。继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新校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科技大开放为先导,着力抓好科技项目建设,积极实施科技入园、科技进村和科技惠民工程,注重培养一线科技创新人才,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和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TD等3G网络建设运营工作。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办好第三届宜春市文化艺术节,突出抓好禅宗遗址保护及开发为基础的禅宗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为基础的传统地方文化,以文化演艺业为主体的娱乐文化,大力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农村“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数字电视平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工程。加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农村中医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卫生服务覆盖面,加快卫生品牌建设工程,着力培养名医、构建名科、打造名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生态资源,淘汰和关闭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企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环保指导和服务。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坚持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整治成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2、狠抓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继续抓好煤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水上交通等专项安全整治,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和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杜绝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规范行业安全管理,减少非正常死亡事故。依法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规范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市、县中心城区组织开展以打击侵财性和暴力犯罪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在农村地区组织开展集中打击整治行动和重点“治乱”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点排查调处征地拆迁、资源权属、企业改制、社会福利、劳资关系以及食品卫生等涉及民生利益的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注重教育和引导群众以理性和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认真办理群众通过网上信访、电话、短信、绿色邮政等渠道反映的诉求和建议,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功能,拓宽群众信访渠道。

  附件: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  标  名  称单位2007年实际2008年2009年备注
实际数比上年同期增长(%)预期比上年预计增长(%)
一、生产总值亿元508.8661513.870512力争增长13%
    第一产业亿元113.15133.596.71435 
    第二产业亿元255.69319.819.438016 
    第三产业亿元140.02161.6110.118210 
    三次产业比例%22.2:50.3:27.521.7:52:26.320.3:53.9:25.8 
    人均生产总值94411132213.11288011.2 
二、财政总收入亿元50.3364.92977.8920力争增长23.5%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8.3636.4728.64318力争增长21%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9.910.6 11.1  
    人均财政收入934119728.2142819.3 
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54190.4223.422518力争增长2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4105.6 104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59.043603948635力争增长45%
    投资率%50.958.5 68.9  
五、外贸出口万美元211062848134.93400020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26716293619.93230010力争增长15%
    实际引进市外工业资金(新口径)亿元130146.7912.816210 
六、工业增加值亿元218.1927622.433520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2.944.9 4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55.11212.8522.127025 
  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364.05512.1140.7 71740 
  工业园区实现税金亿元19.7927.6639.7 37.335 
  工业园区就业人数万人18.0219.095.9 2215 
七、城镇化率%36.438.2 40  
    城市绿地率%38.439.5 39.7  
八、新建农村公路里程千米1134.91351.9 1200  
  行政村道路硬化率%76.485.7 93.8  
九、 旅游入境人数万人次2.53.1626.53.510.8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443.4519.717.2623.520 
    旅游总收入亿元26.3736.7939.54728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775.47850.329.794411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5.836.240.346.3428 
十、农民人均纯收入4113468313.8 50588力争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1194410.6129008力争增长10%
十一、城镇登记失业率%3.43.23 4.5  
  城镇就业人员年末数万人61.271 7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7.810.34 4.52  
十二、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33.851.45 51.6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4862.81 59.6  
    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4.925.1 25.7  
  城乡各种福利院床位数万张3.113.171.93.231.9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 2602859.63107.8 
十三、年末人口数万人540.61544.46 549.12  
    人口自然增长率7.867.84 8  
十四、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92023450018.14100018.8 
  职业高中招生人数176032000013.62300015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6304703611.6810015.1 
    其中:本科2561315423.2400026.8 
             高职(专科)374338823.741005.6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823.16 2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8.769.6 72  
十五、千人口医院病床数2.252.3 2.3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人口覆盖率%100100 100  
十六、广播人口覆盖率%95.497.95 98  
  电视人口覆盖率%95.797.98 98  
十七、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1.34231.2883-4.021.23-4.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1.5898.05 95.2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90.3198.07 96.15  
    二氧化硫减排量917117334 2011  
    化学需氧量减排量20984207  2983  
    烟尘排放量万吨1.471.4701.33-9.5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万吨2.920.26-91.10.25-3.8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3060 85  
    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 100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级别   
    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100100 100  
十八、粮食产量万吨351.93653.7 365持平 
    棉花产量万吨0.930.996.5 1持平 
    油料产量万吨13.815.210.1 1711.8 
    肉类产量万吨42.946.117.4 484.1 
    水产品产量万吨27.128.736.0 304.4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878.7893.51.7 9000.7 
    棉花播种面积万亩9.969.57-3.9 9.6持平 
    蔬菜播种面积万亩98.4106.88.5 107持平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