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宜府发〔2009〕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和部署工作。
  特此通知

  二OO九年四月十九日

  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及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赶超式发展不动摇,着力推进大项目、大产业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着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迎难而进,化挑战为机遇,变危机为生机,确保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力争13%;财政总收入增长20%,力争2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力争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力争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力争45%;外贸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力争15%;实际引进市外工业资金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减排2983吨,二氧化硫减排201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力争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力争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0%。

  一、加速推进大产业、大项目建设,大幅度增加项目投资规模

  1、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加大投入的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加快推进一批项目、积极跟进一批项目,精心策划一批项目”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政策,及时掌握信息,密切跟踪联系,全力以赴做好向中央和省申报项目工作,力争我市项目资金占全省的份额不少于8%。抓紧对已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开工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洪屏电站、“杭南长”高速铁路、奉新(靖安)至南昌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交通部特别补助的县至乡399公里公路建设项目。继续抓好高安建筑陶瓷基地和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宜春铁路货场改造等项目建设,抓紧做好九江-长沙铁路、武汉-吉安铁路、丰城铁路专用线、上高电厂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对市领导挂点的86个重大项目加强调度,严格考核,确保进度。

  2、全力加速产业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十大产业基地“产业上规模,项目上质量,效益上台阶,信用上等级,基础建设上水平”创评活动。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和产业配套,搞好产业链设计和项目策划,瞄准国内外优强企业和科研院校,实行针对性产业招商,促成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项目落户。抓紧丰电三期超临界发电机组扩建项目立项,加快年产220万吨高焦化项目、年产90万吨原煤的丰龙矿井项目、凯迈非晶硅、盛华多晶硅、斯米克、东鹏、唯美及8个陶瓷配套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奉新金源纺织、宝源彩纺一期、三邦线业、赣鑫纺织二期。促进樟树蓝恒达、冀鲁化工、国宏化工、通能硅材料顺利达产,抓紧四特酒厂扩建、仁和集团二期工程和瑞祥化工建设,积极跟进三友集团80万吨联碱项目和湖南五江轻化循环项目。力促高安建筑陶瓷基地已投产生产线满负荷生产,确保在建生产线全部竣工投产,力争上半年新明珠、新中源各新增投产生产线8条。加快上高裕盛鞋业二期及宜丰、宜春基地新增18条生产线的建设,抓紧匹克鞋业鞋底厂、发泡厂和2条成型线建设。重点支持袁州济民药业金水宝胶囊二期技改项目建设,帮助百神集团新上“克黄利胆胶囊”和“2046”等生物药品二期生产线,加快远大生化、梵福民生物科技、博世强、长征医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本级江特电机“低压大功率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项目建设,加快业宏机床建设步伐,帮助海佳电器开拓市场。扶持靖安天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尽快达产达标,努力引进6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相关项目入园。创新金融产品,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整合国有资产,尽快构建全市统一的融资平台,扩大注资规模,增强担保实力。认真抓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大异地融资力度,在加强信贷合作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外埠金融机构入驻宜春。提高入园企业土地利用率,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依法依规做好清理闲置土地工作。

  3、全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大投入、建设大项目、形成大产业的首要举措,深入开展“重大产业招商推进年”活动,重点围绕全市十大产业基地,组织精干团队,开展产业招商。同时围绕我市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紧盯国外500强、国内200强企业,突出“长珠闽”、港澳台、日韩欧美等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针对性地开展大项目招商。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注重开展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亲招商。努力优化外贸主体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着力引进生产型出口企业,培育壮大一批出口支柱企业,力争全市年出口上千万美元企业4个、500万美元以上企业10个。积极组织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业参加会展、考察活动,引导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设点办厂,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强化推进口岸通道建设,争取设立宜春海关办事处,上高鞋革及节能灯、万载有机农产品、丰城富硒农产品、高安建筑陶瓷检测中心,积极筹建县(市)外汇管理分支机构,努力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4、全力拓展“三大战役”成果。围绕打造“中部最佳宜居城市”目标,继续深入推进“三大战役”。按照宜春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市本级六大产业建设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财政收入1.8亿元。进一步突出园区省级机电产业基地特色,力争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在园区中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引进重大项目6个、新批外资项目2个。进一步落实领导挂点责任制,确保宜春碧彩、新瑞泰、宾利汽车电器、恒珠柜锁等企业建成投产。抓紧东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根据宜阳新区发展规划及人口倍增计划、“13579绿色工程”建设要求,抓紧宜阳新区核心区建设项目的进度,尽快形成新区的建设形象和带动功能;推进单位自建办公项目、宜阳安置小区及中心城区防洪工程、三级抬水坝等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启动机场路A线和B线、明月南路拉通(含明月南路跨铁路立交桥)、芦洲大道南延、宜春南路贯通、环城西路320国道改造、秀江东路至下浦延伸等六条道路建设。快速推进服务业发展,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有效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工建设五金家居商贸城和中国(南方)农机大市场项目,争取宜春迎宾馆、城标广场五星级酒店、房地产交易大市场以及时尚消费等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扶持赣西农产品市场做大做强。围绕打造月亮之都、禅宗之地、宜居之城旅游品牌特色,抓好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并推介月亮文化、禅宗圣地、古色人文、红色故土、绿色山水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启动禅都文化博览园和秀江花月夜景观带建设,做好景区与中心城区互动并向县(市)延伸的文章,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抓好市旅游集团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创建一批A级景区、星级酒店、品牌旅游产品,力求在打响旅游品牌、加快旅游设施及要素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精心筹办第三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抓好项目建设,力争中心城区有3个以上、各县(市)城区至少有1个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明月山景区建设,打通温汤片区与洪江片区的快捷通道,建好温汤至古庙旅游公路、温汤环城路、里布水库、青云栈道,启动温汤集镇改造和温汤河整治工程,建好明月山顶至十八排电瓶车道,加快推进国际温泉禅修中心、五星级酒店等景区娱乐、宾招购物设施建设。力争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28%。
  二、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再创“三农”工作新优势

  5、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推进粮食、竹木、家禽、中药材、油茶、生猪、肉牛、苎麻、果业、有机及富硒农业等十个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程。积极策应全省“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生产能力工程”建设,保持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优质水稻生产比重,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做响玉珠、圣牛、汇银等粮食名牌,做强宜春天地粮食集团、江西金农米业集团。认真组织实施好100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项目,力争全市新造高产油茶林6万亩,改造低产林10万亩。以万载、铜鼓、宜丰为重点,着力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出品牌,力争新增通过认证基地10万亩,力争建成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丰城生态硒谷科技园为依托,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强化生猪品种改良,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带动全市生猪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力争全市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1.2万户以上,全市省级种畜禽场发展到10家以上。努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个县(市、区)新上1个以上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力争涉农产业招商引资额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20%以上。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 “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

  6、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突出村庄整治和“三绿一处理”建设。在着力解决好“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等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推进新农村点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努力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使村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积极鼓励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把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文化、合作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培育新型农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理事会功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在抓好1000个左右新农村点的基础上,实施新农村建设和谐小康家园示范工程,突出抓好100个示范点建设。继续实行市、县两级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挂点帮扶制度,建立和完善帮扶新农村点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