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太阳能电力生产基地。结合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政策,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的0.3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的基础上,配合电力部门的大电网延伸,有序推进大型荒漠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在西宁地区,建设兆瓦级大型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约3500万千瓦时。在三江源地区,建设兆瓦级大型荒漠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3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5000万千瓦时,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解决三江源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后续经济发展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在柴达木地区建设百兆瓦级的大型荒漠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兆瓦,大力发展清洁的太阳能电力生产,年发电量约17亿千瓦时以上,一方面改善我省的电力供应结构,满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使海西地区成为主要的绿色能源生产及输出基地,电力供应辐射西藏等地,促进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电力生产基地的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应借鉴国内已有的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经验,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吸引国内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的大型发电企业投资我省光伏发电领域,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四)建立太阳能推广应用示范区。在西宁、格尔木、德令哈市及海东地区,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实施“阳光计划”,开展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试验与推广应用。自2009年起,逐步在省内12层及以下的居住建筑(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别墅);新建、改建、扩建(办公、医疗、学校等公共建筑,餐饮、洗浴、旅馆、商业等服务性建筑,游泳馆等体育设施)的公共建筑,以及热水消耗大户,积极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做到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做好太阳能采暖的试点与示范,选择有条件的大型公共广场、车站、学校、医院等建筑进行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并网光伏发电的试点。2010年,在西宁、格尔木市等市政建设项目推广安装太阳能绿色照明系统。在柴达木地区进行太阳能光伏提水项目示范,在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沿线,建设100个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实现生态保护并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在交通指挥信号、玻璃幕墙等应用中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扩大太阳能光伏商业应用市场,并与半导体照明技术相集成,在2010年建成一批以太阳能绿色照明为主的示范工程。
(五)加快太阳能在农村牧区的推广应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农牧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太阳能温棚、太阳能牲畜暖棚,增加农牧民收入。通过提供通用设计图纸、建设示范房屋等措施,抓好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在国家支持的生态移民和农牧民集中居住点,对太阳能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和农牧区,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住宅和太阳灶等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是:太阳能热水系统,民用建筑主、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灶、太阳能温棚、太阳能牲畜暖棚等多个方面,切实解决广大农牧区的生产、生活用能问题。继续把握有利时机,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更多的太阳能光伏独立电站,实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的目标。
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一)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是太阳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充分借鉴省外一些先进经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展开联合研究、技术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保证太阳能产业的科技投入,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覆盖产品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的科技支撑体系,确保我省太阳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省级财政专项中应设立太阳能重大科技专项,多预留一部分资金,与省科技厅科技创新资金相结合,加大投入,进行重大科技攻关,推动技术进步。
(二)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完善我省太阳能产业链的基础上,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市场为动力,提高我省太阳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选择省内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技术入股、短期项目合作等激励机制和引智方式,引进国内外太阳能研发人才参与组建太阳能研发机构。鼓励重点企业,如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战略合作,组建博士后工作站及相关实验室,实现技术多元化,完善我省太阳能产业科技研发等支撑体系。
(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瞄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国际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实施赶超战略。重点是在西门子法生产太阳能级高纯硅的工艺过程中,围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及加快生产周期、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实现技术突破。引进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的新技术及工艺,把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作为技术攻关的重点,在“薄硅片、大面积、高效率”的太阳电池生产上占据高端优势。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原则,攻克吉瓦级以上的荒漠光伏并网电站的系统集成技术难关,在大规模荒漠化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及运行维护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及自主创新,形成青海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