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要重点突破。电气、鞋业、合成革、服装、汽摩配、泵阀、船舶、模具、风电装备等条件较为成熟的行业可先行一步,制定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筛选一批促进行业转型提升的好项目、大项目,以方案带项目、以项目引投资、以投资促提升。同时,要切实落实以下保障措施。
(一)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行业共性平台建设,每年选择若干个重点行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的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检测中心等。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载体,鼓励建设行业研发与服务机构,集中建设一批孵化器和创业园,实现产学研的对接融合。在现有35个国字号产业基地中选择几个产业链完善、质量技术水平较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大的优势产业集群进行区域品牌的重点培育和宣传推广。继续开展全市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的创建和评选工作,开展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试点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加大对企业开拓市场的支持力度。发挥在外温州商会和世界温州人营销网络优势,减少营销的中间环节,降低营销成本,进一步提高温州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境外中国商品城、国际大型专业展览等载体,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设立企业境外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跨国合作信息库,举办产品销售和产业对接的合作交流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同行业、跨行业企业之间进行联合,形成销售战略联盟,打造一批温州名品购物中心、品牌街区、商务中心和展示中心等,支持企业“抱团”抢占国内市场。支持建立网上中小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库,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市场开拓模式。
(三)抓好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储备和实施。加强工业投资项目申报、收集和招商的力度,储备一批准备引进的国内外知名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名牌产品项目和装备制造业首台(套)项目,建立我市“创新强工”与转型升级项目信息库。集中梳理实施一批周期短、投资省、效益好、质量高、见效快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工业项目评估办法,对项目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投资强度、建设期限、技术水平、现实条件和市场前景进行评估,及时筛选好项目。加强工业转型升级考核,通过工业项目推进活动专刊、不定期到各地督查等措施,督促和协调各地、各部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四)拓展工业转型发展空间。把沿海产业带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重点加快瓯江口区、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等区块建设,尽快形成示范效应。督促各县(市、区)制订年度用地计划,落实征地责任,提前做好公开出让前的征地工作,保证工业“净地”来源,全市每年用于工业转型升级的用地不少于8000亩。认真做好11个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扩容提升前期工作,抓紧准备相关申报工作,规范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全市标准厂房建设,通过“存量换增量”,加快城区“退二进三”、“退二提二”,引导城区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厂房。鼓励企业通过零土地技改,盘活闲置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