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研发创意和中介服务等六大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推进体力型传统服务业向智力型现代服务业转型。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态和电子商务,加快建设航空、铁路、港口物流基地,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提升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金融业,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吸引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入驻我市,规范发展保险、证券和期货业,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公司,形成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接待设施、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精心打造休闲旅游业。培育会展业特色品牌,发展会展经济。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科技服务,加快发展广告策划、建筑设计、艺术制作、文化时尚消费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评估认证、科技中介、产权和技术交易等中介服务。着力培育发展资本、技术产权交易、土地流转交易、房地产、人才培训交易、信息等要素市场。
6、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电气、汽摩配、泵阀、船舶等先进制造业,提升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形成若干个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模具、铸(锻)造、表面处理、紧固件等基础配套产业,提高大型配套和高端配套能力。加快发展以石化、能源等为龙头的先进临港重化工业,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效果好的重大项目,尽快形成临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风电装备、生物医药、液晶显示、太阳能硅、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信、新材料等产业,培育发展若干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应用,服装、鞋业、合成革等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企业信息化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特色优势行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研发、制造、营销、管理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坚决限制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加快淘汰“两高九小”领域的落后产能,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指标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年均降低5%左右。
7、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重点培育发展粮食、水产、花卉苗木、畜牧、蔬菜、水果、竹笋、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主导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特色农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推进农业生产方式专业化、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增值。大力外拓农业基地,提高我市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提升发展种子种苗产业,推广生态种养技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集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合作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把农产品入市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