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封育禁牧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

  三、初步效果
  (一)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实践充分证明,封育禁牧符合我市的实际,是改变传统粗放式畜牧业向现代化科学养畜转变的有效途径。也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其表现:一是广大农牧民群众从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畜牧业;二是从传统的靠天放牧养畜粗放经营的观念转变为舍饲圈养、划区轮牧的科学饲养、建设养畜的观念;三是从重农轻牧的观念转变为“为畜而农,为养而种”的发展观念;四是从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粗放经营观念转变为专业化生产的集约化经营观念;五是从市场开拓上,由市场找产品向产品找市场、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方向转变。
  (二)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广袤的草原恢复了昔日的绿色。封育禁牧后草原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都有所增加,据测试,全年禁牧区7-9月份牧草产量平均达79.91公斤/亩,比阶段性休牧区、全年放牧区分别提高1倍和3倍;牧草高度达到43cm,分别提高4.7cm和22.6cm;盖度达到75%,分别提高13.7%和52.4%。随着封育禁牧年限的增加,禁牧区植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植被类型由原来一年生牧草为主,逐步向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建群的草地群落演变。流动、半流动沙地基本固定,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草原的植被得以恢复。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对于恢复生态10年的植树造林,不如一年的封育禁牧效果好。
  (三)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草)三元结构转变。2003年全市饲用作物增种50万亩,达到150万亩。粮、经、饲比例由2002年的82:11:7调整为72:17:11。重农轻牧的观点得到改变,“为畜而农,为养而种”的观念初步形成。
  (四)促进畜群畜种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了产业化经营。2003年6月末,全市大小畜存栏数达到848.7万头只,其中能繁殖母畜420.8万头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良种及改良畜达844.2万头只,比例达86.4%,比历史最好的2001年提高2.2个百分点。畜种结构趋于优化,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肉羊、肉牛、奶牛和优质绒山羊的数量增加,一些不适于舍饲、质量差、效益低的畜种被淘汰。
  (五)畜群周转加快,畜产品产量增加。封育禁牧、舍饲圈养,大大缩短了饲养期,加快了畜群周转,增加了畜产品产量。在粗放的条件下,牛一般到第三年才出栏,羊一般第二年才出栏,而舍饲圈养条件下,牛一岁半,羊当年羔当年出栏。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