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与行政管理相对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
(二)与行政管理相对人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行政管理相对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越、滥用或放弃行政执法权;
(二)违反法定程序;
(三)使用没有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四)违反规定委托行政执法;
(五)隐瞒事实、伪造证据、徇私枉法;
(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七)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
(八)其他违法行为。
第四章 行政执法监督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法制机构建设,配备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人员,使其与所承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相适应。
第三十二条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状况,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适时组织专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
各级部门法制机构在本部门领导下,可以根据本部门内设机构或者本系统下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状况,确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重点,有计划地进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和履行法定职责情况;
(二)制度建设和规范执法情况;
(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情况;
(四)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情况;
(五)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情况;
(六)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七)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情况;
(八)其他应当依法监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