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组织的内部工作制度和规范,制定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定并认真执行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医疗、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计生服务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出诊和转诊、家庭病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计划免疫、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健康档案、药品、通讯联络等管理规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基本操作规程。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监督检查和考评,依法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稳步提高。
4.队伍建设与全科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制定全科医学人才培训计划,按照
卫生部颁发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分期分批对转岗和新上岗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和岗位培训。在韶关学院医学院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基地。争取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可,依托医学院,抓好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管理等专业培训,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岗前、岗位培训。实行社区服务人员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采取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开展以在职人员转型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师、社区护理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上岗和定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业务素质,形成一支立足于社区的全科医学人才队伍。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快捷、有效的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结合当地不同社区的服务需求特征,做出准确的社区卫生诊断,有的放矢地提供急需的卫生服务项目,以医疗服务为突破口,逐步拓宽服务范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营管理改革,要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种经营模式,在确保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前提下,放开经营,鼓励社会力量托管、租赁、承包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要提高社区卫生组织的服务效率。保障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得到进二步落实,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计划免疫接种率、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率,妇女儿童保健管理率、老年保健管理率等有明显提高;居民平均综合医药费用支出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或基本持平。
九、建立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