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关于2004年全市冬种生产意见的通知
(韶府办〔2004〕15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市农业局关于《2004年全市冬种生产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全市农业生产现场会议的部署和切实把冬种生产当作一造束抓。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冬种生产的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全市今年冬种目标的实现。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九月十六日
2004年全市冬种生产意见
(韶关市农业局)
冬种生产是我市一年农业生产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造,也是现阶段我市农村经济重要增长点之一。为加快我市冬种生产的发展,推动全市冬季农业生产新高潮,全面实现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增长指标和为明年农业生产打好基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全市农业生产现场会议的精神,现对2004年全市冬种生产提出如下意见,供各地参考实施。
一、全面认识、积极宣传冬种生产的意义
实践证明,我市发展冬种生产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升我市农业产业的总体水平,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我市发展冬种生产具有良好的条件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从时间上看,冬季期间,双季稻地区有4-5月时间可以进行冬种生产,单造地区可利用的时间更长达6个月以上。从土地空间看,全市耕地面积近200万亩,大部分适宜冬种生产,而目前每年冬种面积不足100万亩,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发展空间。从气候资源看,我市冬季光、温、水资源较丰富,是多种寒类、半寒类蔬菜品种的适宜生长带;加上我市具有气候多样化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辅助设施进行栽培,可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优质农产品,满足市场对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从劳动力资源看,我市冬闲季节有丰富的劳力资源,积极发展冬种生产,既可以解决农村部分劳动力的出路,也有利于改变农民的“冬闲”观念和不良陋习,有利于农村倡导勤劳致富、开拓进取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其次,我市开展冬种生产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经济效益。我市多数地方素有冬种和冬耕备耕的习惯,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冬种生产已形成规模并取得显著效益。如翁源的荷兰豆、潮菜、小拱棚豆生产,乐昌、乳源石灰岩地区的地膜马铃薯和油菜生产等,都是冬种生产的成功例子。据调查统计,2003年全市冬种面积82.8万亩,其中当造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面积68.6万亩,总产70.9万吨,总产值7.82亿元,平均亩产值1139元、亩收入786元,部分地方一造冬种作物的收入已超过早造或晚造的收入。如乳源县桂头镇茶山坳村,全村166户农民,2003年冬种蔬菜320亩,总收入64.08万元,户均收入达38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