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支持创办各类科技成果孵化器。大力鼓励海内外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来我市创办综合或专业性的科技成果孵化器,促进各类孵化器之间互动发展。引导产学研结合,组建一批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应用推广、技术中介服务的社会型创新服务中心,通过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形成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到2010年,全市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0家以上。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3、突出抓好企业信息化。重点建好“韶关市制造业网络协作联盟”平台和人才培训基地;建立行业专业网站,全面推动企业上网工程,鼓励企业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引导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CAD/CAM、CAPP、CIMS等技术,条件成熟的推行ERP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在我市工业企业的全面推广应用,促进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采取有效形式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在全市各镇配备计算机并实现终端设备上网;建立一整套包含市、县、镇、村在内并与省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培训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和区域资源数据库系统,力争5年内,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终端入户”。
15、大力提高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以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在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中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重点建好韶关市旅游信息综合管理网络平台和韶关市旅游资源信息多媒体数据库;在服务业中逐步推广应用IC卡智能技术。
市财政每年要拨出专款,作为我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导资金和省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
六、加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16、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全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中心要达到10家以上。借助信息化巩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逐步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农业研究开发和推广体系。扶持特色产业相对集中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乡镇,通过建立特色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其发展成为特色产业专业镇。切实抓好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到2010年,全市省级科技创新专业镇要达到8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