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健全分类培养体系,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采取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办法,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重要培训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通过全面实施五年大规模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党政人才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促进知识更新,着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多渠道加强对各级各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乡镇人才服务工作站、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农村科技、流通、管理、卫生等实用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化培训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业务骨干和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用人单位要加大对人才继续教育的投入,确保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15天的脱产学习,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奖金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
(二)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坚持自主培养与借力培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脱产培训与自学成才、院校进修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针对各类人才不同特点,采用短期培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多种方法,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党政人才培训学分制度,每年选送一批年轻的党政干部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培训和考察,到基层或重点项目单位挂职锻炼;每年组织企业家到国内外著名企业考察学习;组织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出国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实施“新世纪三个一百人才培养工程”。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快制定《新世纪三个一百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细则》,致力于培养一百名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现代管理技能,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效廉洁、求真务实的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一百名熟悉世贸规则,精通企业经营管理、富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人才;一百名在各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学术、技术带头人作用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
(三)加强韶关学院、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两大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韶关学院要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教研结构,围绕新时期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重点行业、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科研技术领域,强化教育培训职能,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同时,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著名大学来我市设立分校。积极培育一批区域性成教中心和社区学校,大力发展电大、函大、夜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努力构建人人享有学习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