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大力做好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各地、各部门在落实中央和我省扩大内需的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安排农民工就业作为重要因素通盘考虑。明确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数量。要以全省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服务业。灾后重建、农田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尽量多招用因企业关停或减产裁员而回乡的农民工。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要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专场招聘会等渠道及时发布,帮助农民工自主就业。要进一步加强劳务协作,将输出重点逐步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地区和行业转移。扩大品牌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开展农民工就业援助,对农村劳务“零输出家庭”的输出实行“四免一补”扶持政策,即:免培训费、职业介绍费、技能鉴定费和单程交通费,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加快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完善和健全城乡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市场机制发展各类就业服务组织,为农民工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发挥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体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形式,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乡镇公共卫生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文化设施等建设。利用当前农民工提前返乡、农村劳动力增加的有利时机,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农村供水、用电、修路、求学、就医等突出问题,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利用冬春农闲时期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五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科技培训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将返乡农民工纳入“人人技能工程”,适当延长青年农民工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期限,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支持,农民工培训补贴专项资金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5%。坚持培训和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全面推行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