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整优化结构,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1、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一批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生产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重点巩固和完善奶业、瘦肉型猪、果菜、板栗、花生、水产品等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丰南、迁西、迁安为主的肉羊产业,以滦县、古冶等为主的肉牛产业,以迁安为主的甘薯产业,以滦南、遵化、迁西等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全市新的四条龙型经济。各县(市)区场按照全市农业区划布局的总体要求,根据各自的实际,确立自己的主导产品。
2、把握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抓规模。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龙头带动、典型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形成规模优势。二是抓特色。发挥当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利用人们的种养习惯,确立主导产品,带动相关产业,最终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三是抓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大力引导基地实行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专用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四是抓品牌。引导广大农业生产者,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为契机,通过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征创名优品牌。
(三)搞活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制创新
1、搞活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实体建立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一种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此为纽带,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而保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2、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有、民管、民享”的合作制原则,围绕当地的区域特色经济,依托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经济技术部门、能人大户等,发展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等。特别适应“龙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组建行业协会。优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联结方式,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
3、鼓励龙头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签定产销合同,明确双方去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倡导诚信经营,建立约束机制。积极倡导有条件的龙头经济组织,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农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更密切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和倡导农民利用土地承包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