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深化产业配套协作。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产业搞好配套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提高重点产品本地化配套率;召开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大功率电力机车等重点产品配套协作会;继续抓好大功率风电机组产品配套,研究8万吨模锻压机的产品配套问题;推进“四川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服务港”建设。
三、推动灾后重建,加快恢复重建进程
6.加快重点项目重建进程。加快东汽、二重、蓝星、川矿、普什宁江等恢复重建进程,力争年底基本建成。
7.基本完成灾后重建项目。争取年内完成90%列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装备项目,力争年底100%完成产能恢复;争取国家增加重点重建项目补助。
四、建设重点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8.提升重点装备园区水平。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德阳经开区、广汉经开区、资阳机车工业园、自贡板仓工业园等装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泸州长江机械工业园搬迁建设进度。支持宜宾、乐山、眉山等建设特色装备产业园区。
9.规划发展一批特色装备产业(品)基地。以二重为核心,整合社会资源,规划建设以大型铸锻件为特点、中小铸锻件相结合的国家重要的铸锻件基地;提高项目入驻率,加快推进成都国家级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南车资阳机车公司,规划发展船用动力及铸锻件基地;依托核动力院研发设计资源和核电设备集成采购优势,在成都规划建设核电设备配套产业基地;依托普什集团设备与资金优势,在宜宾建设大型结构件加工产业基地。
10.开展示范园区建设。抓好列入省“1525”工程的装备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向工信部推荐德阳经开区争取“国家级特色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认定。
五、加强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1.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整合省内各种科教资源,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数控机床、大型铸锻件等重点领域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加快东方公司中央研究院、二重集团大型铸锻件数值模拟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成都)总部建设进度;支持宏华、惊雷等重点装备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2.加快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推进企业加快引进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设备、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大型铸锻件、大功率风电机组、全断面掘进机、高速磁悬浮列车、大吨位挖掘机等产业设计、系统集成和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缩短产品技术差距,提高国产化率。开展定向招商,争取央企装备产业布局新项目,承接一批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扩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