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扎实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2010年,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实现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三年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设立农民文艺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专项经费,鼓励农村题材文化产品的精品创作。对长年服务基层的民营演出团队设立设施设备补助经费,帮助完善演出条件。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建立和完善理论、法律政策、文化、科技、卫生计生“五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文化产业,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建立农村业余文物保管员制度,加强对农村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政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落实各项免费政策,保障农村学龄儿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继续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大力推进以改水、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到2012年全市95%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标准。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程,加大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力度,2010年起,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寄宿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12年全面实行农村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强化农民素质教育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基础配套建设,设立农民素质教育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完善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对口支持、合理流动的机制,做好城镇教师自愿支持农村教育工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加强远程教育。
(三)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3~5年完成行政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完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依法、科学、规范地处置突出公共卫生事件。鼓励引导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建立市、县两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分层次承担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工作任务的长效机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坚持落实适龄儿童免费免疫和计划生育优生免费检测,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消除疾病危害因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参合率和保障水平,扩大受益面。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加快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建设,三年内,全市所有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50%以上的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达到“四优一满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