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现代化水平领先。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大力提高设施化水平,确保品质农业示范园区在基础设施、生产装备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集约化水平领先。采取土地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置换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品质农业示范区集中,推动土地集约开发,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三是标准化水平领先。以农产品的优质安全为重点,引用、修订与制定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化肥、农药、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监管,提倡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为尽快建立可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四是科技化水平领先。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引进应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等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有条件的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
五是产业化水平领先。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产品交易市场,做大做强一批成长型、特色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市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致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建一批在省内知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名牌农产品。对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功能进行综合开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
六是综合效益领先。坚持高产与优质、节能与增效、生产与生态、当前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三)发展重点。以畜牧、蔬菜业为重点,主要围绕生猪、奶牛、肉牛、家禽等四项养殖业,每年建设提升养殖示范区60处。品质蔬菜业示范区建设,主要是以集中连片经营为特征,以提高设施装备能力、集成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为手段,建设10万亩品质蔬菜示范区,提高蔬菜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提高蔬菜种植效益。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发展品质农业摆在“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抓品质农业的强大合力,确保品质农业战略顺利实施。在抓好市级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实际建设一批县级、乡级示范基地。各级要把品质农业发展情况列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严格考核奖惩。
(二)加大支持力度。2009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畜牧、蔬菜业示范区进行扶持奖励。各级财政要按照市里的做法,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品质农业的发展。农业开发、农机补贴等涉农资金要向品质农业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发展品质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放贷手续。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发展品质农业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各级发改、科技、农业、工商、税务、环保、土地、电力等部门要在项目立项、科研、税费减免、用地用电等方面,向发展品质农业倾斜;要抢抓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为品质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