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中央关于“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和“四个取消”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保证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稳定发展生猪产业。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三条底线”不动摇。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业、积极发展水产业的要求,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精准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启动十大农业精品园建设,发展30处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大畜禽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围绕肉、蛋、奶三大产业体系发展,突出抓好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
重点突破城乡结合部。各区要把城乡结合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加快城乡结合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尽快制定规划,引导城市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使其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居民观光休闲体验区,以吸引市民消费带动农民增收。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实施整村改造、合村并点,加快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教育、医疗、环卫等社会事业向城乡结合部延伸,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确保全运会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契机,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县(市)区、乡镇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检测站(室)建设,充分发挥其日常监督检测作用。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