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奖励补助金由职工办理退休时的所在单位负担,各级政府财政兜底解决。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1)原职工所在单位有能力支付的,奖励补助金由所在单位负担。(2)原职工所在单位没有能力支付的,由政府帮助单位解决。2005年至2007年连续亏损且本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的,属于符合无能力兑现奖励条件的单位。单位可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属实的,市属单位由市本级财政负担;区(县级市)、街(镇)属单位由区(县级市)财政负担;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集体企业,由市和企业所在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3)市、区(县级市)、街(镇)属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编外人员,由所在单位自行解决奖励经费。单位经费有困难的,可向所属市、区(县级市)财政部门申请,市属单位由市本级财政解决,区(县级市)、街(镇)属单位由区(县级市)财政解决。(4)对单位支付能力的界定,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由各企(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国资委(办)审核;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由各区(县级市)经贸局审核;外资企业由各级外经贸局审核。
4.由所在单位支付奖励补助金的,单位一次性支付确有实际困难的,可分期支付,期限不超过3年。由财政支付奖励补助金分3年期限支付(各区、县级市可自行制定实施细则)。
5.1998年以前,在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和无子女人员未兑现奖励的,参照本项第3点(1)、(2)的要求,个案解决。
6.奖励补助对象的资格确认:(1)有能力支付奖励补助金的单位,由职工所在单位确认奖励对象的受奖资格。(2)无能力支付奖励补助金的单位,由其主管部门核查其领取奖励金情况,申请奖励补助对象户籍所在街(镇)人口计生办确认其独生子女父母或无子女的受奖资格。(3)其他人员由户籍所在街(镇)人口计生办确认其独生子女父母或无子女的受奖资格。
(二)从2009年1月1日起,建立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具体办法如下:
1.具有广州市户籍,只生育(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且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人员,可享受每月由政府发放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直至本人死亡为止。
2.有以下情形之一,不再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1)已按照计生奖励政策享受退休金加发5%的。(2)已按照规定享受了一次性奖励或补助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