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全面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油气回收,有效控制加油站和储油设施的VOCs排放。到2010年,完成22座储油库、224辆汽油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工程和全市823座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改造工作。
3.强化扬尘污染全过程控制
根据《
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文明工地创建,着力强化扬尘污染的全过程监管,重点加强建筑工地、堆场、道路等各类扬尘污染控制,全面达到扬尘控制规范要求。
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和噪声污染控制
(一)实施原则
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城郊并举,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按照“创模”要求,继续加快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的建设,完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系统。
软硬结合,全面推进噪声污染控制工作。以整治交通干线敏感点为重点,缓解居民投诉集中、扰民现象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以规范夜间施工噪声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噪声污染防治机制。
(二)行动目标
继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到200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85%;继续完善工业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到2011年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
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到2010年,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到2011年,机动车、非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3%以下。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置设施建设。到2009年,完成内河集装化垃圾转运系统建设;基本建成老港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完成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800吨/年渗滤液处理设施扩能和老港生活垃圾污水永久排水通道工程,确保渗滤液处理效果达标、处理能力匹配和设施运营正常。到2010年,完成闸北环卫基地工程。到2011年底,完成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技改扩能、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1、2、3期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启动老港污泥填埋场工程和生活垃圾综合焚烧厂工程。
2.进一步完善城市危险废物利用与处置系统
按照“优化布局,提升能力,集中处置,强化监管”的原则,继续完善本市危险废物收集和处置系统。重点是:2009年,完成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设施的完善和扩能;到2011年底,完善医疗废物集中收运、安全处置系统和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建成嘉定危险废物集约化综合处理基地建设,对焚烧类、废乳化液、废矿物油、电子废物、含铜废物、废荧光灯管、含重金属废液和废渣(含废酸废碱)、有机废液等八大类危险废物进行集约化处置。
3.加强交通噪声污染治理
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沿线噪声综合治理工程。到2009年底,完成高架道路沿线461个噪声敏感点、中环路沿线33个噪声敏感点、越江桥隧周边3个噪声敏感点和高速公路沿线392个噪声敏感点的治理。同时,开展部分铁路沿线噪声敏感点治理。
4.理顺噪声污染防治机制
整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机制。重点是:到2010年底,完成《上海市固定源噪声管理办法》修订;加强夜间施工噪声管理,2009年起,把工地噪声控制全面纳入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中,在各类工地施工中推广降噪新型施工法;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禁鸣执法与宣传,将机动车、非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3%以下。
五、工业污染防治
(一)实施原则
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为重点,加快淘汰环保劣势企业,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积极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吴泾工业区和石化集中区域为重点,继续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以规范和完善工业区环境管理为核心,继续推进郊区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集中区污水纳管,促进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动目标
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按规划完成整治任务,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到2011年,所有国家公告的工业区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解决一批工业“三废”污染问题。
(三)主要任务
1.按照规划完成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继续按照《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是:到2009年底,关停上海焦化有限公司2、3号焦炉及煤焦油生产线;到2011年底,完成上海焦化有限公司5、6号焦炉的治理,使焦炉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50%以上;全面完成规划中配套的居民动迁安置及市政配套建设。
2.推进石化集中区域污染治理工作
积极探索石化集中区域长效监管机制,结合区域整治,开展石化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是:
(1)制定杭州湾北岸化工石化集中区域产业和城镇发展规划,并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上海市杭州湾沿岸化工石化集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同时,开展金山卫地区化工集中区域综合整治。
(2)加强石化企业VOCs排放控制。到2009年底,完成上海石化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气的收集与处理,并增加火炬气回收能力;到2011年底,完成高桥石化3号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和液态烃、汽油氧化脱硫醇尾气治理等。
3.继续完善工业区和工业集中区环境基础设施
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政策和工业区环境规范化管理要求,结合工业区的性质和条件,积极推进宝山、闵行、浦东、嘉定、金山、松江、奉贤、南汇、青浦等区共35个国家公告的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工作,涉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供热、绿化隔离带建设和居民动迁等措施。同时,推进宝山、浦东、嘉定、金山、松江、奉贤、青浦等区共54个工业集中区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
4.推进污染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进一步调整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对不符合上海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因环境问题厂群矛盾突出的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对宝山大场地区市属企业、金山石化地区、塘外工业区等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到2011年底,完成1000项污染企业、产业或产品结构调整和淘汰工作。
六、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一)实施原则
以循环经济示范为重点,点面结合,开展企业、行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多层次和领域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脱硫废渣综合利用、构建电子废物综合利用交投网络体系等工作为突破,着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并引导其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行动目标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创建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点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到2011年,形成点面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态势,完成静脉产业园规划,基本形成电子废物三级交投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框架,清洁生产从试点逐步转向推广。
(三)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要求,加强引导推广和政策支持,推进上海化工区、莘庄工业区(园区),宝钢、伟翔(企业),宝山区、青浦区(区县),同济大学(社区)和崇明前卫村(农村)等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探索不同层次和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模式。同时,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发展物质有序循环、能量多级利用的产业链,积极推进老港静脉产业园规划及实施,实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资源综合利用。
2.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新技术园区、漕河泾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闵行开发区、上海化工区、青浦工业区等7个工业区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
3.着力推进电子废物等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围绕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电子废物等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废品回收网络,不断提升全社会的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是:完成电子废物交投回收利用规划方案,制订相关实施办法与政策,完善综合处理和利用设施,提升处置技术含量,建立政府和民间共同参与的投资和运行机制,并建立监管机制;到2011年,基本完成电子废物三级交投网络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完成90个电子废物交投网点,力争达到1万吨交投收集量;加快实施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示范线等项目,促进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开展旧沥青综合利用,到2011年本市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达到15万吨;通过资本合作方式,做强做大在线收废回收网络,扩大废品交投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