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培训及专业培训。根据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形式对后备人才进行培训,重点培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理论、世贸规则、国际惯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科技和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举办培训班、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及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出国(境)考察培训等。通过加强党性锻炼和培养战略思维,着力提高熟悉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的高素质后备人才队伍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通过建立市场化和外向型培养机制,着力提高企业后备人才队伍的市场驾驭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推进继续教育,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锻炼。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那些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后备人才进行实践锻炼。可安排到有关企业或上级机关“跟班学艺”;安排与培养方向相关的岗位进行实际锻炼;进行岗位轮换、交流任职等,使后备人才不断扩大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和能力。
五、后备人才的管理
要着眼于改善企业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专业结构和类别结构,本着精干高效、优胜劣汰和备用结合的原则,对后备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后备人才的管理包括对后备人才的考察、调整、档案管理等内容。
对后备人才进行定期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立场和观点、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法律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情况;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的提高情况;与培养目标的距离以及原有缺点、不足的改正情况等。要特别注意考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廉政情况和发展潜力。在定期考察的同时,应做好经常性的考察了解工作。考察结果作为后备人才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
对后备人才要实行动态管理。在考察的基础上,应适时对后备人才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使后备人才队伍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人才队伍:
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工作业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群众意见较大、威信不高;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年龄偏大;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人才。
建立后备人才档案。后备人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简要情况表、考察材料、培养方案、民主推荐和公示情况、民主评议和年度考核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