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鱼、电鱼、炸鱼;
(六)围水造田;
(七)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未按规定采取措施污染水体的;
(八)可能对水体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
对已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市人民政府责令依法拆除或者关闭。
第十四条 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除第十三条规定的禁止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与水源保护、水利工程管理、供水和防汛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在水体中清洗衣物或者其他器具;
(三)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餐饮、露营、野炊等活动;
(四)种植农作物,放养畜禽,使用牲畜;
(五)水上训练以及其他水上体育、娱乐活动;
(六)挖沙、取土,建立墓地、丢弃或者掩埋动物尸体;
(七)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下水;
(八)可能危害水源保护的其他行为。
第十五条 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林木采伐。抚育采伐应当符合有关规定标准。
第十六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集水区域内水源涵养林和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集水区域内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十七条 水源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水源保护区内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体污染时,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者减轻污染,并立即向水源保护管理机构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八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向水源保护区内的农民推广使用农家有机肥和低残留、低毒性的环保型化肥和农药,扶持和推广种植有机农业产品,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第三章 水源枢纽工程和输水管线设施保护
第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水源枢纽工程包括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升压站、供水洞、水文观测站、水库综合楼、坝下交通桥、库区公路及附属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