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基本机械化为目标,加强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与推广,加快机插稻小苗机播育苗及其大田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积极示范水稻机械直播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与各品种相匹配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成立由孙雷主任任组长,殷鸥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办和科技推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组建由市农技中心、市农科院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和技术小组,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日常工作由专家指导组和技术小组负责。各区县政府、光明食品集团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障创建活动的有序推进。同时,市农委将对高产创建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各区县和光明食品集团也要积极争取财政专项,加大对高产创建宣传培训、专家指导和物化补贴等扶持力度。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区县及农场系统要选择具备一定高产基础和田块相对集中连片的设施粮田区域建立高产样板实施点,并结合实施区域土壤肥力基础和种植模式,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力争实现“六个”统一。即在一定实施区域内统一树立标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方式、统一培管技术、统一肥水运筹、统一植保防治。同时,逐方、 逐片配备人员,全程负责各实施点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技术指导工作。
(三)开展技术培训。结合水稻科技入户和专业农民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合作社(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坚持系统培训和阶段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和现场考察培训相结合,大班培训和小班化培训相结合,加强田间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切实把高产技术传授到点,落实到田。
(四)强化检查指导。要有计划、分阶段抓好阶段性工作检查和技术交流、指导等工作。前期准备阶段,重点抓好各高产创建点的选点、面积落实、人员组织、方案制定、技术培训等工作;水稻生长阶段,重点抓好各阶段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和技术指导工作;后期重点抓好各实施点产量验收及总结评比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创建点进行市及区县两级表彰和奖励。
(五)建立田间档案。各区县及农场系统应根据各创建点种植的品种、方式和播期的早晚,并结合面上苗情考查工作,分别落实专人,逐方、逐片建立高产创建田块苗情考查点,定期做好苗情动态考查、分析工作,同时及时做好各创建点水稻生产全过程农事记录工作,建立田间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