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明祥和。社区学习氛围浓厚,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社会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幸福,人际关系和谐。
三、注重农村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
(一)合理确定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根据自然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编制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原则上,村人口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在现行的村民委员会范围内,按“一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规模较小的村、人口居住密度较高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方,可以按“几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村规模较大但自然村较分散、人口较多的,可以按“一村几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社区布局规划既要满足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要求,又要与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科学编制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以农村社区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或社区治理组织为主体编制具体社区建设规划,统筹规划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要与乡规划、村庄规划相衔接,促进村庄内部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分区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
四、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路、水、电、农田水利、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生态墓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村庄建设与整治力度,大力开展村庄绿化、亮化、洁化、美化,引导连锁超市、农资供应、金融、邮政等服务业在农村社区设点,吸引农户住宅向社区中心集聚。
(二)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依托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整合利用农村闲置的礼堂、校舍、仓库、民房等资源,实施必要的改建、扩建或新建,逐步形成以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室内外专项设施相配套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体系,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建立起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120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500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办好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中心按照居民出行20分钟可到达的要求或每个中心村都有一个站的要求,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并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应根据经济条件、人口规模和乡风民俗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总的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350平方米。